实践环节搬到网上新华社,学生专业能力看着涨
日前,记者从新闻与文法学院获悉,2024年底,该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101班黄晗、冀煜豪、石雷等在新华网实习期间参与拍摄的“信访局访谈”专栏稿件,《信访局长访谈|柯东海:着力抓好“五个统筹”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在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突破132万。新华网湖北分公司负责人对该院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双方商定,将进一步拓宽双方合作领域,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目标,在课题研究、智库服务及舆情管理等方面深入探索,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新华网作为国内外知名传媒机构,被称为网上新华社。一直以来,新法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与培养成效,将其作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核心环节,自2020年起,与新华网开展了为期4年多的持续深度合作,历届学生在实习期间均完成高质量实践作品,获新华网湖北分公司领导高度肯定。
2021年,编导专业2018级学生创作的系列作品《乡村振兴的江夏故事》(6集)登上新华网,并荣获当年湖北省网络视听作品优秀奖,为后续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编导专业2020级40人参加《纪实片创作实训》,与新华网再度携手创作《长江航运十年》系列短视频,在新华网上播发后网络点赞量超过千万,成绩斐然。2023年,由常务副院长余林带队,广电系师生前往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开展创作实践,参照新华网《秀我中国》栏目作品制作标准,在该网记者指导下,实践作品《拚出来的尧治河》在新华网播发,并获得当年全省网络视听作品评比优秀奖。2024年12月,广播电视学专业2021级31名学生整班制全体进了新华网湖北分公司进行实习。
“来新华网实习这段时间,我参与了拍摄、剪辑、采访各环节工作,对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广电2101班黄晗说,在新华网的实习经历让他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经验能让自己更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广电2101班王芳谈到,在新华网记者的指导下进行毕业实习,让自己全程参与一档节目的制作,策划、撰稿、拍摄和剪辑等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广电2101刘凤丽表示,能够在新华网这样的国家级媒体实习,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宝贵机会,从策划阶段到拍摄现场,再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让自己收获满满。
“把课堂搬进新华网,成为广电系实践教学的一大亮点。在这里,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国际知名传媒机构的先进理念和专业技术,亲身感受国家级媒体的工作氛围和严格要求。新华网的记者们不仅给予学生悉心指导,从选题论证到文稿撰写,从策划文案到拍摄技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一直致力于推动广电系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该系副主任王正中说,“通过与新华网合作,学生们的作品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传播,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和成就感。”
新法学院副院长郑传洋表示,广电专业于2019年第一批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无缝对接视听媒体发展转型趋势,一方面不断紧扣视听核心业务开展专业实践改革,另一方面积极构建主流媒体实践平台实施高层次育人,通过学校和媒体单位协同取得诸多实践成果,极大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增加了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砝码。
教工通讯员 曾毅
通讯员 王芳
编辑 丁炜刚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