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地”模式有生气,双创育人接地气——新法院乡村振兴工作站授牌仪式举行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新闻与文法学院与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马岭村携手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4月9日下午,“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授牌仪式在新法学院会议室举行,在京山市罗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正,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延碧,新法院院长吕尚彬、党总支书记杨芳、常务副院长余林等校企地三方代表共同见证下,工作站正式成立,开启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征程。
2024年12月,新法院组织开展了“校企地”三方党建联建专项活动,为更好推进建设成效,2025年伊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三色交响团队”开启了以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专业实践。
项目团队深入研究马岭村发展模式,提出红色文化引领、绿色产品筑基、金色产业提振的“三色融合”创新思路,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进而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快速落地。
仪式上,工作站第一届成员、新法院副院长郑传洋介绍了工作站建设规划。工作站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以马岭村乡村振兴为实践目标,在电商赋能、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等方面持续探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完善工作站工作机制,推动“三方共赢”成果落地。
张正在讲话中表示,武昌首义学院作为湖北省应用型高校的翘楚,连续二十年蝉联校友会全国民办高校排行榜首,新闻与文法学院在品牌传播、数字媒体等领域优势显著,培养了一批批学界标兵和业界骨干。罗店镇党委将秉持“政府搭台、校企唱戏、村民受益”理念,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校企地三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破解乡村资源分散、人才短缺、市场对接不畅等难题,让高校的智慧、企业的活力、乡村的沃土在直播间里碰撞出璀璨火花,共同谱写“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马延碧表示,武昌首义学院作为民办高校标杆,在产教融合、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校企地合作是“产业+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他希望通过本次合作,实现产业提质、文化赋能、人才反哺三大目标,并承诺投入专项资金,保障工作站硬件设施与直播基地运营,同时建立“高校导师+企业导师+村民学员”联动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据了解,为赋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又有效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新法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通过双创项目训练,让学生深入乡村一线,运用所学知识助力村民掌握直播电商、短视频拍摄等“新农人”新技能,把“人才培养”落到“田间地头”。此次校企地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校赋能的协同机制,打造了马岭村专业实践与双创培养的“第二课堂”,便是新闻与文法学院落实双创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实践,为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通讯员 姚思佳 吕悦 祝鑫燃 刘玟
编辑 丁炜刚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