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全国民办高校首家自主研发

学校“首义数智星” 智能体发布 建构数智化育人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5-07-07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7月4日,由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与清博智能共同主办的“2025・清博智能首届校企生态共建与智慧赋能交流论坛暨武昌首义学院智能体发布会”在新法学院405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教师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围绕“校企生态共建・智慧赋能教育”核心主题,共探数智时代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7月4日,由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与清博智能共同主办的“2025・清博智能首届校企生态共建与智慧赋能交流论坛暨武昌首义学院智能体发布会”在新法学院405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教师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围绕“校企生态共建・智慧赋能教育”核心主题,共探数智时代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清博智能副总裁、清博研究院院长黄丽媛,清博研究院副院长江文,清博智能湖北事业部总经理晏鹏,清博研究院高级主管田琴及团队代表,我校校企合作办副主任蔡红娟、宣传部副部长赵颖,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副院长郑传洋、党总支副书记吴菁、分团委书记李珺、传播系主任樊国庆、实验与实训中心副主任易霜剑及骨干教师与学生代表参加发布会。

“首义数智星”智能体,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是全国民办高校首家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工具,更是高校新闻传播学科领域首个“教研创”矩阵平台,标志着我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探索“智能+教育”融合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应势而生:锚定教育数字化时代命题

“首义数智星”的诞生,根植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刻背景。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教育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强调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科研、管理全链条。在此背景下,新闻与文法学院响应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的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发展目标,依托学院“智能传播、智能融合”的转型方向,聚焦AI时代新闻传播、智能素养与数智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需求,孵化出这一创新性智能体平台。

从行业维度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从理论研究加速迈向广泛应用,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构建起日益丰富的应用生态,“智能+”已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领域也亟需与之适配的数智化工具,破解传统教学中实践场景不足、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首义数智星”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应用为王、教创融合”为原则,构建的一套适配高等教育“教、学、研、创、就业”全链条的智能解决方案。

核心定位:三位一体构建育人新生态

“首义数智星”以“数智”为技术内核,聚焦数字智能技术赋能,覆盖AIGC、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等应用;以“星”为培养象征,通过“能力星轨”“实践星图”等功能隐喻,搭建智能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其核心定位在于实现“新闻传播+智能素养+数智能力”三位一体培养目标,依托学院融媒3.0“数智创研工坊”架构,打造“科创孵化+能力引擎+职业导航”的全周期智能助手,最终实现“课-赛-训-创-就业”的深度融合。

“首义数智星”智能体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数据驱动、产教协同、生态共建”三大维度:通过整合教学、实践、行业数据,形成闭环培养体系;联动校内教学与校外产业需求,打通人才培养与岗位适配的 “最后一公里”;同时开放平台资源,推动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数智教育生态建设。

功能亮点:全链条赋能教学科研实践

“首义数智星”1.0版本已上线四大核心功能模块,覆盖教学、科研、实践三大场景,其中舆情研究:整合语料库与方法库资源,基于关键词匹配为师生一键推荐研究选题,并生成包含方法框架的完整参考方案;媒介化治理:通过公共规则配置与需求智能解析,实现用户资料上传、AI报告生成及修改建议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多模态语义分析:支持师生角色化多模态对话交互,提供对话主题设定、实时记录跟踪及多维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教学场景解决方案;智能信息流:通过AI驱动实现从新闻智能采集、选题推荐、提纲生成、初稿优化到报告自动生成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支持数据回流与循环迭代。

2.0版本将进一步拓展功能边界,新增数据驾驶舱、实践培育、能力图谱、职业导航等模块,实现从“工具应用”到“能力建模”再到“职业适配”的进阶服务。

场景落地:覆盖师生院全维度需求

“首义数智星”将在师生教学、科研、管理中落地应用,形成精准化服务场景。学生端针对专业学生,通过“智能信息流-传播分析”模块实现新闻数据采集,提升数据素养与智能应用能力,契合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要求,助力高质量就业。教师端通过教学、科研语料收集,定制个人教学与科研模型关键词与方案,优化教学文档的规范性,精准凝练个人科研方向,助推教学与科研的数智化效能。学院端通过数智教科创平台的数据反馈,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以需定教”的反向设计,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此外,平台还支持科研方案生成、多场景文档与报告审核、多模态教学交互等通用性场景,如教师可通过“媒介化治理”模块整合图像识别技术与治理模型,生成跨领域研究方案;学生可借助“智能信息流”完成从选题分析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新闻实践。

未来展望:从校园走向行业示范

“首义数智星”计划分阶段推进发展:短期内完善功能模块,实现全院师生全覆盖,深度应用数智教学科创工具,形成成熟的校内培养闭环;中期依托平台影响力,升级为“湖北省新文科数智育人示范平台”,辐射省内乃至全国更多高校,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首义方案”。

新闻与文法学院院长吕尚彬表示,“首义数智星” 不仅是一款智能工具,更是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的“试验田”。学院从2019年的湖北高校“媒体融合仿真实验中心”的领创到2025年“智能赋能”的加速拓新,一直秉承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业务导向,积极拥抱变革,锚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时代红利。未来,新法学院将持续深化“智能传播、智能融合”的“八字方针”,以数智技术重塑教学模式、科研范式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注入数字动能,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贡献 “首义力量”。

 

 

教工通讯员 郑传洋 樊国庆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全国民办高校首家自主研发

学校“首义数智星” 智能体发布 建构数智化育人新路径

2025-07-07 15:35:43

 

7月4日,由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与清博智能共同主办的“2025・清博智能首届校企生态共建与智慧赋能交流论坛暨武昌首义学院智能体发布会”在新法学院405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教师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围绕“校企生态共建・智慧赋能教育”核心主题,共探数智时代校企合作创新模式与人才培养新路径。 

清博智能副总裁、清博研究院院长黄丽媛,清博研究院副院长江文,清博智能湖北事业部总经理晏鹏,清博研究院高级主管田琴及团队代表,我校校企合作办副主任蔡红娟、宣传部副部长赵颖,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副院长郑传洋、党总支副书记吴菁、分团委书记李珺、传播系主任樊国庆、实验与实训中心副主任易霜剑及骨干教师与学生代表参加发布会。

“首义数智星”智能体,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是全国民办高校首家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工具,更是高校新闻传播学科领域首个“教研创”矩阵平台,标志着我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探索“智能+教育”融合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应势而生:锚定教育数字化时代命题

“首义数智星”的诞生,根植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刻背景。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推动建立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的国际数字教育发展共同体。教育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强调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科研、管理全链条。在此背景下,新闻与文法学院响应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的战略要求,结合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发展目标,依托学院“智能传播、智能融合”的转型方向,聚焦AI时代新闻传播、智能素养与数智能力融合的人才培养需求,孵化出这一创新性智能体平台。

从行业维度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从理论研究加速迈向广泛应用,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构建起日益丰富的应用生态,“智能+”已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领域也亟需与之适配的数智化工具,破解传统教学中实践场景不足、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首义数智星”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应用为王、教创融合”为原则,构建的一套适配高等教育“教、学、研、创、就业”全链条的智能解决方案。

核心定位:三位一体构建育人新生态

“首义数智星”以“数智”为技术内核,聚焦数字智能技术赋能,覆盖AIGC、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等应用;以“星”为培养象征,通过“能力星轨”“实践星图”等功能隐喻,搭建智能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路径。其核心定位在于实现“新闻传播+智能素养+数智能力”三位一体培养目标,依托学院融媒3.0“数智创研工坊”架构,打造“科创孵化+能力引擎+职业导航”的全周期智能助手,最终实现“课-赛-训-创-就业”的深度融合。

“首义数智星”智能体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数据驱动、产教协同、生态共建”三大维度:通过整合教学、实践、行业数据,形成闭环培养体系;联动校内教学与校外产业需求,打通人才培养与岗位适配的 “最后一公里”;同时开放平台资源,推动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数智教育生态建设。

功能亮点:全链条赋能教学科研实践

“首义数智星”1.0版本已上线四大核心功能模块,覆盖教学、科研、实践三大场景,其中舆情研究:整合语料库与方法库资源,基于关键词匹配为师生一键推荐研究选题,并生成包含方法框架的完整参考方案;媒介化治理:通过公共规则配置与需求智能解析,实现用户资料上传、AI报告生成及修改建议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多模态语义分析:支持师生角色化多模态对话交互,提供对话主题设定、实时记录跟踪及多维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教学场景解决方案;智能信息流:通过AI驱动实现从新闻智能采集、选题推荐、提纲生成、初稿优化到报告自动生成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支持数据回流与循环迭代。

2.0版本将进一步拓展功能边界,新增数据驾驶舱、实践培育、能力图谱、职业导航等模块,实现从“工具应用”到“能力建模”再到“职业适配”的进阶服务。

场景落地:覆盖师生院全维度需求

“首义数智星”将在师生教学、科研、管理中落地应用,形成精准化服务场景。学生端针对专业学生,通过“智能信息流-传播分析”模块实现新闻数据采集,提升数据素养与智能应用能力,契合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要求,助力高质量就业。教师端通过教学、科研语料收集,定制个人教学与科研模型关键词与方案,优化教学文档的规范性,精准凝练个人科研方向,助推教学与科研的数智化效能。学院端通过数智教科创平台的数据反馈,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以需定教”的反向设计,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此外,平台还支持科研方案生成、多场景文档与报告审核、多模态教学交互等通用性场景,如教师可通过“媒介化治理”模块整合图像识别技术与治理模型,生成跨领域研究方案;学生可借助“智能信息流”完成从选题分析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新闻实践。

未来展望:从校园走向行业示范

“首义数智星”计划分阶段推进发展:短期内完善功能模块,实现全院师生全覆盖,深度应用数智教学科创工具,形成成熟的校内培养闭环;中期依托平台影响力,升级为“湖北省新文科数智育人示范平台”,辐射省内乃至全国更多高校,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首义方案”。

新闻与文法学院院长吕尚彬表示,“首义数智星” 不仅是一款智能工具,更是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的“试验田”。学院从2019年的湖北高校“媒体融合仿真实验中心”的领创到2025年“智能赋能”的加速拓新,一直秉承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业务导向,积极拥抱变革,锚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时代红利。未来,新法学院将持续深化“智能传播、智能融合”的“八字方针”,以数智技术重塑教学模式、科研范式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注入数字动能,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贡献 “首义力量”。

 

 

教工通讯员 郑传洋 樊国庆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