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我校师生应邀参加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
网络传播周启动周仪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

更新时间:2025-09-17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周仪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厅举行。作为长期深耕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院校,我校应邀组织新闻与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参会,近距离触摸长江文化脉搏,对话行业权威专家,在沉浸式参与中收获颇丰,为学校 “文化育人”。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周仪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厅举行。作为长期深耕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院校,我校应邀组织新闻与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参会,近距离触摸长江文化脉搏,对话行业权威专家,在沉浸式参与中收获颇丰,为学校 “文化育人”。

活动现场,“视听长江” 网络传播周启动仪式以多元形式呈现长江文化魅力。《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经典影像回溯长江变迁与中国发展历程,7位新时代创作者带来的《新说长江》分享,从藏羌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等维度展开,藏羌文化讲述者吴洁解析短视频对非遗传播的推动,巴蜀文化讲述者杨畅串联呈现三星堆文明与川渝烟火气,滇黔文化讲述者吴丹展现云贵传统文化创新活力,引导深刻理解长江文化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同时师生还见证了 “视听长江” 创作采风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第七批推荐剧目发布、“视听长江” 微短剧剧本大赛启动等重要时刻。

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冷淞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赵辉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礼堂院长、武汉艺画开天阮瑞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平台传播特性、非遗与视听融合、长江科技文化史、数字技术赋能等角度作主旨分享。主旨发言后,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微短剧创作的社会效益与市场价值平衡”“长江文化视听内容如何实现破圈传播”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长江文化传播需在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与大众参与中找到平衡点,通过“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等模式激活文化IP价值。

通过参加活动,新闻2301班何依蕾对微短剧创作有了新的理解:“程樯教授说‘城市文化传播要靠人物共情’,红果短剧的乐力总编辑也说‘要用口语化表达贴近年轻受众’。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年轻人讲长江故事,不用‘端着’,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讲有温度的小事,反而能打动人。”

“以前在课堂上学‘选题策划’,总觉得要找‘大事件’‘大人物’。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长江文化的好新闻,藏在‘小细节’里。” 新闻2301班王庆慧则从新闻叙事的角度分享了收获,“圆桌对话里提到‘微短剧要靠人物共情’,我突然想到,新闻报道其实也是‘讲故事’,同样需要‘人物感’,并且要让事实‘被看见、被记住’。”

带队教师余林教授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契机,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讲好长江故事”的深度实践课。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行业对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IP孵化、微短剧创作、AIGC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等实践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应用型传播人才。

此次参会,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对“微短剧”与文化传播的全新认知,也激发了他们将“长江叙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热情。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长江文化+新闻叙事+数字创意”的多维度融合,让长江文化的传播既扎根本土,又面向世界,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贡献更多青年力量。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主办,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湖北省网络视听协会、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影视文化志愿服务(湖北)基地协办,旨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打造长江文化高地,推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记者 向琦昕 罗志宇 

教工通讯员 田雨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我校师生应邀参加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
网络传播周启动周仪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

2025-09-17 15:57:16

  • 活动现场
  • 新法学院师生代表应邀参会
  • 新法学院师生代表应邀参会
  • 新法学院师生代表合影
<<< 上一张
下一张 >>>

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周仪式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活动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厅举行。作为长期深耕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的院校,我校应邀组织新闻与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参会,近距离触摸长江文化脉搏,对话行业权威专家,在沉浸式参与中收获颇丰,为学校 “文化育人”。

活动现场,“视听长江” 网络传播周启动仪式以多元形式呈现长江文化魅力。《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经典影像回溯长江变迁与中国发展历程,7位新时代创作者带来的《新说长江》分享,从藏羌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等维度展开,藏羌文化讲述者吴洁解析短视频对非遗传播的推动,巴蜀文化讲述者杨畅串联呈现三星堆文明与川渝烟火气,滇黔文化讲述者吴丹展现云贵传统文化创新活力,引导深刻理解长江文化的多元性与创新性。

同时师生还见证了 “视听长江” 创作采风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第七批推荐剧目发布、“视听长江” 微短剧剧本大赛启动等重要时刻。

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冷淞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赵辉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礼堂院长、武汉艺画开天阮瑞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平台传播特性、非遗与视听融合、长江科技文化史、数字技术赋能等角度作主旨分享。主旨发言后,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微短剧创作的社会效益与市场价值平衡”“长江文化视听内容如何实现破圈传播”两大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长江文化传播需在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与大众参与中找到平衡点,通过“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等模式激活文化IP价值。

通过参加活动,新闻2301班何依蕾对微短剧创作有了新的理解:“程樯教授说‘城市文化传播要靠人物共情’,红果短剧的乐力总编辑也说‘要用口语化表达贴近年轻受众’。这次活动让我明白,年轻人讲长江故事,不用‘端着’,用我们熟悉的方式,讲有温度的小事,反而能打动人。”

“以前在课堂上学‘选题策划’,总觉得要找‘大事件’‘大人物’。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长江文化的好新闻,藏在‘小细节’里。” 新闻2301班王庆慧则从新闻叙事的角度分享了收获,“圆桌对话里提到‘微短剧要靠人物共情’,我突然想到,新闻报道其实也是‘讲故事’,同样需要‘人物感’,并且要让事实‘被看见、被记住’。”

带队教师余林教授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交流的契机,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讲好长江故事”的深度实践课。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行业对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IP孵化、微短剧创作、AIGC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等实践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应用型传播人才。

此次参会,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对“微短剧”与文化传播的全新认知,也激发了他们将“长江叙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热情。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长江文化+新闻叙事+数字创意”的多维度融合,让长江文化的传播既扎根本土,又面向世界,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贡献更多青年力量。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主办,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湖北省网络视听协会、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影视文化志愿服务(湖北)基地协办,旨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打造长江文化高地,推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记者 向琦昕 罗志宇 

教工通讯员 田雨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