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学校召开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申度报工作动员会

更新时间:2025-10-15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10月13日下午,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工作动员会在行政楼8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吴波出席,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作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及2026年度申报工作安排部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忠敏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杜为公教授作经验分享。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部分博士、高级职称教师和对科研有兴趣的教师参加会议。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10月13日下午,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工作动员会在行政楼8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吴波出席,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作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及2026年度申报工作安排部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忠敏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杜为公教授作经验分享。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部分博士、高级职称教师和对科研有兴趣的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胡容玲分析了2025年国家基金获批形势和各民办院校的获批情况,总结了我校2025年组织申报基金项目的经验与不足。在2025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中,各学院组织得力、多次组织专家评审、内部交流,申报数量增加,科技处组织专题培训、校内专家指导、校外专家评审、形式规范审查等。针对不足,她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申报畏难情绪破解、专题培训、选题论证指导、专家一对一指导和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政策等改进措施。同时,对2026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她强调,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既是科研工作者瞄准国家需求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紧跟研究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反哺教学的途径,希望教师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珍惜每一次申报机会。

朱忠敏结合自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评审专家的经历,以及作为申报人的经验,作了经验分享。她从评审专家视角解读了国家自科青年基金评审建议,指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关注科学问题原创性等,“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导向性,并分析了作为评审专家如何评价申报书,以及综合评价等级与资助意见的关联。她以自己申报的项目为例,演示了如何利用科研数据库检索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项目、研究热点。她重点分析了自己如何结合研究基础和国家需求进行选题,如何多次迭代,并结合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及后续工作计划,为教师们提供了具体且实用的方法借鉴。

杜为公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体会与设想及作为国家社科评审专家的思考。他强调,从事社科研究是社科研究者的责任、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个人价值实现和家庭发展的需要,鼓励老师们寻找科研激励点、树立信心。在申报具体方法上,他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培养“问题意识”,要先找出问题再确定题目,选题需体现时代特征,确定“主题词”,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还详细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过程、通讯评审意见表指标,以及课题论证活页的字数分配方案和写作格式样板,分享了诸多实用的申报技巧,为人文社科类项目申报指明了方向。他还解读了评审专家的评审规则,鼓励教师们大胆申报,坚定信心。

吴波高度评价了科技处及两位教师代表所作的报告,并指出科研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主线,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不仅关乎教师个人学术成长,更对学校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他强调,教师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申报信心;各学院要落实改进措施,加强申报指导和交流;科技处要优化培训计划,提升服务质量。他希望学校、各学院与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2026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教工通讯员 黄睿

摄影 谈雨璇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学校召开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申度报工作动员会

2025-10-15 16:24:46

  • 会议现场
  • 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作工作部署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忠敏教授作经验分享
  • 经济管理学院杜为公教授作经验分享
  • 副校长吴波总结讲话
<<< 上一张
下一张 >>>

10月13日下午,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申报工作动员会在行政楼8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吴波出席,科技处处长胡容玲作2025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总结及2026年度申报工作安排部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忠敏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杜为公教授作经验分享。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部分博士、高级职称教师和对科研有兴趣的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胡容玲分析了2025年国家基金获批形势和各民办院校的获批情况,总结了我校2025年组织申报基金项目的经验与不足。在2025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中,各学院组织得力、多次组织专家评审、内部交流,申报数量增加,科技处组织专题培训、校内专家指导、校外专家评审、形式规范审查等。针对不足,她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申报畏难情绪破解、专题培训、选题论证指导、专家一对一指导和进一步完善激励考核政策等改进措施。同时,对2026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她强调,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既是科研工作者瞄准国家需求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紧跟研究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反哺教学的途径,希望教师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珍惜每一次申报机会。

朱忠敏结合自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C类)评审专家的经历,以及作为申报人的经验,作了经验分享。她从评审专家视角解读了国家自科青年基金评审建议,指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关注科学问题原创性等,“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注重应用导向性,并分析了作为评审专家如何评价申报书,以及综合评价等级与资助意见的关联。她以自己申报的项目为例,演示了如何利用科研数据库检索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项目、研究热点。她重点分析了自己如何结合研究基础和国家需求进行选题,如何多次迭代,并结合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及后续工作计划,为教师们提供了具体且实用的方法借鉴。

杜为公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体会与设想及作为国家社科评审专家的思考。他强调,从事社科研究是社科研究者的责任、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个人价值实现和家庭发展的需要,鼓励老师们寻找科研激励点、树立信心。在申报具体方法上,他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培养“问题意识”,要先找出问题再确定题目,选题需体现时代特征,确定“主题词”,并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他还详细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过程、通讯评审意见表指标,以及课题论证活页的字数分配方案和写作格式样板,分享了诸多实用的申报技巧,为人文社科类项目申报指明了方向。他还解读了评审专家的评审规则,鼓励教师们大胆申报,坚定信心。

吴波高度评价了科技处及两位教师代表所作的报告,并指出科研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主线,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不仅关乎教师个人学术成长,更对学校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他强调,教师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申报信心;各学院要落实改进措施,加强申报指导和交流;科技处要优化培训计划,提升服务质量。他希望学校、各学院与教师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2026年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教工通讯员 黄睿

摄影 谈雨璇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