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讲坛开讲,聚焦“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破局之道”
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10月15日下午,外国语与教育学院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革教授、湖北工业大学鲁修红教授做客第155期南湖讲坛,在成学楼106报告厅为广大师生作“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破局之道”主题讲座。外国语与教育学院院长梁小华、党总支副书记方璇,大英部主任余芳与师生代表共同聆听。讲座由该院副院长许敏主持。
王革以“本科院校外语专业考研择校策略:路径分析与个案研究”为题,分析指出了21世纪AI技术迅猛发展,外语学科正面临“就业结构性挑战”:学生普遍存在“外语+”复合能力不足、学历竞争加剧、就业路径单一等问题。同时,教育部持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2023年考研人数虽减少50万但扩招政策延续,为学历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双非院校学生,王革提出四条突围路径:了解现状强基础、对标备考选方向、参赛考证补劣势、主动实践积经验。他特别强调,需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外语+”复合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小语种应用、跨境电商运营、全球治理等领域。正视院校背景差异,通过争取奖学金、参与竞赛、投身科研项目等提升竞争力。考研择校需理性规划梯度,优先选择与自身能力匹配的院校。“从‘学语言’到‘用语言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必修课。”他寄语学子,尽早规划职业路径,以硬核能力突破发展壁垒。
鲁修红以“语智无界,言通未来”为题,围绕“为何规划(why)、规划什么(what)、如何规划(how)”的逻辑框架,系统解析了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业规划与学术成长路径。她指出,英专生需以国家对“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语技能”人才的战略需求为导向,锚定“英语+”复合型、实战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她提出学生需构建三重角色定位:一是“语言文化跨界者”,通过知识融合拓展能力边界;二是“文化深潜探索者”,深耕东西方人文底蕴以实现深度跨文化沟通;三是“科技向善守护者”,以人文素养为科技发展注入温度,防止技术应用偏离人文关怀。
在学业进阶层面,鲁修红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企业翻译实践、跨境电商项目及“外研社·国才杯”等高水平竞赛,为升学就业积累实战经验。考研规划方面,她分析,当前英专考研呈现“本专业深耕”与“跨专业拓展”双轨并行趋势:本专业可聚焦语言学、文学、国际传播等方向,精准对接国家涉外领域需求;跨专业可拓展至教育学、商务管理等领域。她特别强调,学生应充分利用校际合作资源,理性选择考研方向,并通过专业证书提升竞争力。
本次讲座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外语专业学生明晰了“以复合能力破局、以规划谋长远”的成长路径,引发师生对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
王革,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英语教育方向TESOL),2014-2015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院Fulbright高级研究学者。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在S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英文专著在世界知名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出版。
鲁修红,硕士生导师,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家级一流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外语教育、跨文化传播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八项省部级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项目;主编教材三部;在《学术探索》《华文文学》Dat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校教学质量奖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记者 赵智慧 郭晶蕊
摄影 江亮颖 江期梦
编辑 丁炜刚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