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党委书记路海华一行调研对口帮扶点乡村振兴工作

更新时间:2025-10-24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10月20日,党委书记路海华、副校长邹星庐带队赴学校对口帮扶点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为推动相公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湾区副区长周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齐俊,我校组织部部长王艳青、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党办副主任郑宇参加调研。西沟乡党委书记龚秀琴、相公村党支部书记卓雨安、副书记李军、学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时永美等陪同调研。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10月20日,党委书记路海华、副校长邹星庐带队赴学校对口帮扶点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为推动相公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湾区副区长周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齐俊,我校组织部部长王艳青、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党办副主任郑宇参加调研。西沟乡党委书记龚秀琴、相公村党支部书记卓雨安、副书记李军、学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时永美等陪同调研。

调研首站,校地双方在西沟乡相公村村委会举行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路海华一行认真听取了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了解2025年相公村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龚秀琴表示,相公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生态种植+乡村旅游”的基础产业格局,但在特色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仍面临瓶颈。

周凌在发言中对学校长期以来的对口帮扶表示感谢,他指出,相公村是张湾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示范点,当前正处于从基础发展向高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亟需高校在技术、人才、科研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校地合作领域,在乡村文旅规划、产业升级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相公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目标。

路海华认真听取了汇报,对相公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学校始终将对口帮扶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一如既往支持西沟乡和相公村乡村振兴建设,结合学科优势与科研资源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经商议,双方一致同意,以“需求导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文旅项目提质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座谈会后,路海华一行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考察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柏林镇知雨轩研学基地,路海华一行详细了解基地的运营模式、课程设计和发展规划。该基地依托张湾区生态资源,打造集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了20多个非遗特色研学项目,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及研学团队超万人次,不仅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更打造了乡村文旅融合的新IP。路海华强调,研学旅行是连接城市与乡村、课堂与实践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与生态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品牌,让研学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与“人才孵化器”。

路海华一行还走访了西沟乡美术馆、非遗制香馆和方滩乡见山茶社等张湾区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通过艺术创作、非遗技艺、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等发挥功能,并通过线上线下展销平台销售,推动了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

此次调研既是校地双方深化帮扶协作的“再对接”,也是推动产学研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下沉的“再发力”。路海华在总结中强调,学校要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针对相公村及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学校的科研成果、教学资源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动力。

调研中,路海华、邹星庐代表学校向相公村捐赠了乡村振兴帮扶专项资金6万元,并为驻村工作队员带去慰问品。学校组织部、党办相关人员作为“爱心妈妈”代表,到相公村结对困难儿童家中进行了慰问。

 

 

教工通讯员 郑宇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党委书记路海华一行调研对口帮扶点乡村振兴工作

2025-10-24 18:06:24

  • 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现场
  • 党委书记路海华、副校长邹星庐代表学校向相公村捐赠乡村振兴帮扶专项资金
  • 党委书记路海华一行实地考察柏林镇知雨轩研学基地
  • 党委书记路海华一行实地考察西沟乡美术馆
  • 党委书记路海华一行实地考察西沟乡非遗制香馆
  • 党委书记路海华慰问驻村工作队队员
<<< 上一张
下一张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10月20日,党委书记路海华、副校长邹星庐带队赴学校对口帮扶点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为推动相公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湾区副区长周凌、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齐俊,我校组织部部长王艳青、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党办副主任郑宇参加调研。西沟乡党委书记龚秀琴、相公村党支部书记卓雨安、副书记李军、学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时永美等陪同调研。

调研首站,校地双方在西沟乡相公村村委会举行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路海华一行认真听取了驻村工作队工作汇报,了解2025年相公村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龚秀琴表示,相公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生态种植+乡村旅游”的基础产业格局,但在特色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仍面临瓶颈。

周凌在发言中对学校长期以来的对口帮扶表示感谢,他指出,相公村是张湾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示范点,当前正处于从基础发展向高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亟需高校在技术、人才、科研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校地合作领域,在乡村文旅规划、产业升级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相公村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目标。

路海华认真听取了汇报,对相公村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学校始终将对口帮扶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一如既往支持西沟乡和相公村乡村振兴建设,结合学科优势与科研资源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

经商议,双方一致同意,以“需求导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文旅项目提质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座谈会后,路海华一行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考察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在柏林镇知雨轩研学基地,路海华一行详细了解基地的运营模式、课程设计和发展规划。该基地依托张湾区生态资源,打造集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开发了20多个非遗特色研学项目,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及研学团队超万人次,不仅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更打造了乡村文旅融合的新IP。路海华强调,研学旅行是连接城市与乡村、课堂与实践的重要纽带,要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与生态资源,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品牌,让研学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入口”与“人才孵化器”。

路海华一行还走访了西沟乡美术馆、非遗制香馆和方滩乡见山茶社等张湾区新兴产业项目,这些项目通过艺术创作、非遗技艺、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等发挥功能,并通过线上线下展销平台销售,推动了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

此次调研既是校地双方深化帮扶协作的“再对接”,也是推动产学研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下沉的“再发力”。路海华在总结中强调,学校要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针对相公村及张湾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学校的科研成果、教学资源与当地的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相结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长久动力。

调研中,路海华、邹星庐代表学校向相公村捐赠了乡村振兴帮扶专项资金6万元,并为驻村工作队员带去慰问品。学校组织部、党办相关人员作为“爱心妈妈”代表,到相公村结对困难儿童家中进行了慰问。

 

 

教工通讯员 郑宇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