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首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出席
第十六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并致辞
              
              
            11月1日,由湖北省社科联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辛亥革命博物院和我校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武昌召开。来自湖北、江西、北京、上海、黑龙江、山东、广东、贵州、青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27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共75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首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鑫出席并致辞。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卫桥在致辞中表示,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在广大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青年学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拓展研究视野与方法,立足中国与世界历史大视野、中华文化大视角深化辛亥革命研究。要注重学术创新与交流,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积极参与学术争鸣和观点探讨。要弘扬首义精神,挖掘时代价值,将首义精神融入到学术研究中,更要挖掘辛亥革命研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过程中的时代价值。
金鑫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学校为传承弘扬首义精神和首义文化,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的系列探索及取得的成效。她指出,湖北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作为首义精神的诞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财富。武昌首义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武昌首义”命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传播首义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学校专门成立首义文化研究中心、开设《首义文化概论》公选课、出版《首义文化论纲》、积极申报研究课题等举措,持续深耕首义文化沃土。她强调,首义精神的永续传承,更需要青年一代的主动担当。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辛亥革命研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学术光芒。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廖大伟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安东强教授分别进行主题发言。他们回顾了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史,分享了自身的治学经验、解读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梳理了如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考察辛亥革命研究新思路。
分组讨论环节中,与会代表就辛亥革命及相关研究课题各抒己见,内容涵盖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内政外交、社会经济、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罗福惠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认为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专家学者与青年学者间进行了自由且充分的学术讨论,并对青年学者寄予了深切期望与祝愿。此次研讨会共有44篇论文入会,论坛特别邀请了著名学者王萌、何广、马建强等担任评议人。
我校科技处处长胡容玲、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腾老师参加了研讨会。
教工通讯员 黄睿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