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家唐远炎教授应邀访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1月11日,计算机科学家、澳门大学唐远炎教授应邀访校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并受聘为我校“特聘教授”。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鑫为唐远炎教授颁发聘书。信科学院院长梁意文主持活动。
在第158期南湖讲坛,唐远炎教授以“我经历的人工智能”为题作报告。金鑫、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聆听。唐远炎以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即所经历的五次浪潮为线,深度剖析人工智能飞跃过程。他指出,人工智能重点涵盖八大领域——规划、机器人、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知识、模式识别和认知系统,而模式识别则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领域。他运用多个趣味视频进行导入和展示,让在场师生都能明确模式识别这一概念,并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泛用性和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随后,唐远炎介绍了模式识别于五次浪潮中的标志性工作,如人工神经网络发明与复兴、AI战胜智力竞赛人类冠军、无人驾驶技术和大语言模型,以及自己及其团队在其中参与的多项重要工作。他还分享1994年给自己设立目标,用10年左右实现目标的奋斗经历。最后,唐远炎对中国于人工智能领域道路发展的选择进行了展望,对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与互动进行了分析,并于师生进行了互动。
在与信科学院教师座谈会上,唐远炎与教师们围绕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优化、青年教师科研方向选择、校企合作模式等展开交流讨论。唐远炎结合港澳高校经验,分享了“分层教学+项目驱动”的培养思路,为该院学科建设提供了可落地的参考方案。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唐远炎教授现任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主任,澳门大学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讲座教授,曾任香港大学名誉讲师,加拿大康可迪亚大学客座教授及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中心研究员,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澳大利亚伍隆岗大学(香港分校),讲座教授,科技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二组评委、副组长和组长,杰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委。香港高校联信息科技及管理协会创会副主席,香港海学联创会理事。获中国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重庆市自然科学二、三等奖5项。获中国专利7项,研究成果应用到15个美国专利和2个欧洲专利。应邀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50多所高校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作学术报告。
记者 杨珺伊 范高艳
教工通讯员 高飞 孙晨
摄影 魏雪霁 王振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