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海外华文作家聂华苓文学创作座谈会在校举行

更新时间:2018-11-07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11月2日上午,著名海外华文作家聂华苓文学创作座谈会在校举行。聂华苓之女——旅美艺术家王晓蓝,聂华苓侄孙聂广教授,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负责人杨建忠先生,我校副校长石长顺教授出席座谈会。武汉大学博士生刘玉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陈迪文、科技处韩汉,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聘教授江少川主持。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11月2日上午,著名海外华文作家聂华苓文学创作座谈会在校举行。聂华苓之女——旅美艺术家王晓蓝,聂华苓侄孙聂广教授,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负责人杨建忠先生,我校副校长石长顺教授出席座谈会。武汉大学博士生刘玉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陈迪文、科技处韩汉,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聘教授江少川主持。

王晓蓝女士首先讲述了聂华苓的生活近况。她说,虽然母亲已93岁高龄,但身体状况良好,乐于参加文学界的交流活动。谈及聂华苓的创作与研究,她表示,母亲在创作上非常严谨,经常是一个字一个字琢磨。王晓蓝女士提起聂华苓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颗树,我的根在大陆,干在台湾,叶在(美国)爱荷华”,以此感谢国内外对聂华苓作品的重视和喜爱。

杨建忠先生介绍了广水市启动“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的情况。包括组建恢复聂华苓研究会,筹备建设聂华苓文学馆、设置聂华苓图书室、展览室以及作家写作室,并与高校合作组建聂华苓研究机构,筹资设立聂华苓华文文学奖等。

江少川教授介绍了我校在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已开办18年,台港澳文学课与海外华文文学已开课16年,在教学和科研上具有深厚的积淀。2007年,江少川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出版,现已成为全国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被评为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研究成果《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主持的湖北省重大哲学社科项目《楚文化视域中的湖北籍海外作家小说研究》已结项,研究成果25万字,书稿将作为我校科研孵化项目出版,其中收集了6篇有关聂华苓女士的学术论文。聂华苓及其文学作品也成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陈涛同学的相关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江少川教授希望,在校成立海外华文学研究中心和聂华苓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并期待和广水市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合作连接,共同扩大海外华文文学影响力。

随后,刘玉杰以“地理女性主义”为主题,对聂华苓先生的文学作品作了评析。陈迪文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团队进行了介绍。

石长顺教授发言,首先对王晓蓝女士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对我校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团队给予充分肯定,“我们的研究平台具备优势资源,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并且具有一定话语权!”他认为,创设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和聂华苓文学创作研究中心,高度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同世界对话”的表现形式。聂华苓先生的作品,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强调,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应加快进程推动广水市“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教育”项目落实,并表示我校对此项目将全力支持。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女,著名华人作家,湖北广水人,1964年旅居美国,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表,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

据悉,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新闻学专业2015级唐敏钊、2017级吴佳怡两位同学在今年暑假由科技处处长胡容玲带队参加学校国际交流项目时,曾前往美国爱荷华拜访聂华苓女士,在她现居住的红楼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听聂华苓先生讲述她与文学以及她与丈夫保罗·安格尔的故事。




记者 何杏梅

通讯员 张会容

摄影 魏雪霁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海外华文作家聂华苓文学创作座谈会在校举行

2018-11-07 10:06:26

  • 座谈会现场
  • 旅美艺术家王晓蓝(中)介绍聂华苓女士的生活近况
  •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聘教授江少川介绍了我校在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
  • 石长顺副校长发言
  •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 上一张
下一张 >>>

11月2日上午,著名海外华文作家聂华苓文学创作座谈会在校举行。聂华苓之女——旅美艺术家王晓蓝,聂华苓侄孙聂广教授,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负责人杨建忠先生,我校副校长石长顺教授出席座谈会。武汉大学博士生刘玉杰,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陈迪文、科技处韩汉,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聘教授江少川主持。

王晓蓝女士首先讲述了聂华苓的生活近况。她说,虽然母亲已93岁高龄,但身体状况良好,乐于参加文学界的交流活动。谈及聂华苓的创作与研究,她表示,母亲在创作上非常严谨,经常是一个字一个字琢磨。王晓蓝女士提起聂华苓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颗树,我的根在大陆,干在台湾,叶在(美国)爱荷华”,以此感谢国内外对聂华苓作品的重视和喜爱。

杨建忠先生介绍了广水市启动“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的情况。包括组建恢复聂华苓研究会,筹备建设聂华苓文学馆、设置聂华苓图书室、展览室以及作家写作室,并与高校合作组建聂华苓研究机构,筹资设立聂华苓华文文学奖等。

江少川教授介绍了我校在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已开办18年,台港澳文学课与海外华文文学已开课16年,在教学和科研上具有深厚的积淀。2007年,江少川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出版,现已成为全国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被评为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研究成果《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主持的湖北省重大哲学社科项目《楚文化视域中的湖北籍海外作家小说研究》已结项,研究成果25万字,书稿将作为我校科研孵化项目出版,其中收集了6篇有关聂华苓女士的学术论文。聂华苓及其文学作品也成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陈涛同学的相关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江少川教授希望,在校成立海外华文学研究中心和聂华苓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并期待和广水市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项目合作连接,共同扩大海外华文文学影响力。

随后,刘玉杰以“地理女性主义”为主题,对聂华苓先生的文学作品作了评析。陈迪文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团队进行了介绍。

石长顺教授发言,首先对王晓蓝女士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对我校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团队给予充分肯定,“我们的研究平台具备优势资源,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影响力,并且具有一定话语权!”他认为,创设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和聂华苓文学创作研究中心,高度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同世界对话”的表现形式。聂华苓先生的作品,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代表。他强调,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应加快进程推动广水市“聂华苓文学研究推广教育”项目落实,并表示我校对此项目将全力支持。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女,著名华人作家,湖北广水人,1964年旅居美国,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表,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本。

据悉,参加此次座谈会的新闻学专业2015级唐敏钊、2017级吴佳怡两位同学在今年暑假由科技处处长胡容玲带队参加学校国际交流项目时,曾前往美国爱荷华拜访聂华苓女士,在她现居住的红楼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听聂华苓先生讲述她与文学以及她与丈夫保罗·安格尔的故事。




记者 何杏梅

通讯员 张会容

摄影 魏雪霁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