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教学工作坊”培训
11月16至17日,“基于OBE课程体系的核心能力、学生评量、互动教学及金课建设实务工作坊”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ISW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ISW国际认证专家李纹霞,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助理评析员、新进教师研习营生态导览讲师李承恩担任主讲。我校各教学单位教师及教务处、人事处工作人员共11人参加培训。
培训课程分为“成果导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实务”“课程评量检视与标量指标设计”“大班互动教学技巧”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之课程与评量设计理念,并以台湾大学成功实施的课程为例,分享教学者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规划与执行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评量和教学活动,藉以开启学生自主深入学习的兴趣和责任,让每位学生获得各自的学习成长经验。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面对现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教师应该改变现在的“没有教就不会学”的教师教学中心思维,以更加有效的“学生没学会等于没教”的学习成果导向思维来进行课程规划设计。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如何建立评量标准展开。目的在于实现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加速老师评量的公正性与效率,让学生发展自我审查的能力,并达成促进学习的功效。主讲人详细阐述了Rubric评量指针的运用实例与设计原则,介绍了评价评量指标的原则与使用评量指标的好处及评量标准建立的七个步骤。期间,老师们采用分组方式进行个别课程大纲中评量方式的讨论,并实际动手设计Rubric评量指标。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在知识爆炸与科技发达的年代,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有效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并轻松操作师生互动活动。主讲人介绍了多种常在课堂使用的教学互动活动形式,老师们在学习中也采用了实际演练、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个人展示、成果共享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培训过程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学习了新的教学思维,看到了新的教学形式,也明白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将作为种子教师,在所在教学单位分享培训内容,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和效果。
特约记者 郑笛
编辑 丁炜刚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