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顺利通过“云答辩”

更新时间:2020-05-31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不一样的毕业季,不一样的答辩会。近日,全校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完成了毕业“云答辩”,为四年大学生活交上了圆满答卷。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不一样的毕业季,不一样的答辩会。近日,全校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完成了毕业“云答辩”,为四年大学生活交上了圆满答卷。

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分别拟定详细方案,做好充分准备,落实落细每个实施环节,于近日顺利开展了毕业生答辩工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89名毕业生分为40个小组进行了答辩。为保证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院进行了细致计划、反复探讨、多次预演。答辩中,按照预定流程,每位同学展示了自己在毕业设计期间完成的作品,老师根据学生设计内容进行提问,学生逐一回答。答辩秘书进行答辩记录,整个答辩过程全程录像。最后,结合学生答辩情况、答辩小组所有成员的综合评分,进行答辩小组评议。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结合教师和毕业生实际情况,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采取了“分段安排、分批答辩”的总体策略,通过腾讯会议、ZOOM会议平台和QQ课堂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毕业生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该院毕业生设计/论文70%以上的课题是工程实践课题,而学生在疫情期间无法进行相关实践和实物加工等,但同学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充分体现了“勤奋踏实”的学院作风。

城市建设学院在总结开题答辩经验的基础上,优化选择线上毕业答辩平台,实现毕业答辩师生的视频面对面交流。答辩中,同学们以共享屏幕的形式展示论文PPT,从毕业设计的设计/研究思路、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答辩教师依据设计/研究内容提出质询。整个答辩过程都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

外国语学院为做好本次答辩,多次召开线上会议研讨答辩平台选择、流程优化、视频文件存档、线上预演等事宜,细心周到的谋划为答辩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答辩前,同学们认真制作了论文展示PPT,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同时在PPT上以录屏形式用流利的语言对论文进行口头论述。139名毕业生分6个会场进行了线上论文答辩,每个会场由一位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组长,答辩师生以交叉方式实现“回避”, 同学们均精彩展示了研究主题,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准确和流畅地回答。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全院900余名毕业生分别通过QQ群课堂、腾讯会议室和zoom会议平台进行“云答辩”。答辩中,学生首先向评委展示答辩环境,然后独立完成8分钟的答辩PPT陈述,依次从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等进行汇报。答辩小组评委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提问。教师对论文的评议详细,提问针对性强,答辩学生逐一详细回答。在每一小组答辩结束后,答辩学生全部退场,评委对答辩学生情况展开评议,对答辩结果进行表决。答辩小组秘书对答辩全程进行录音或录像,收取答辩学生对答辩画面的拍照或截屏图片,保证答辩流程合规范,答辩质量不打折,答辩过程有存档。学院领导班子和校外专家团队全程参与了答辩督导,并进行意见反馈。

新闻与法学学院2020届6个本科专业共有368名毕业生,是该院近十年来毕业生人数及毕业专业最多的一届。为做好线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学院提前部署,多次召开院务会,反复讨论线上答辩方案,细化线上答辩流程,还分别制定教师版和学生版答辩说明,每位师生熟悉后进行线上答辩预演,模拟全部流程。全体毕业生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一次性答辩通过率98%,部分学生根据答辩组老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答辩过程中,各专业派专人做好答辩记录、答辩图片采集,答辩录屏或录音。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答辩形式,也同样达到了预期效果。

艺术设计学院为保障答辩顺利进行,要求师生提前试用腾讯会议平台,保障答辩当天顺利顺畅,同时做好QQ群线上答辩预案。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学院对学生参与答辩的资料完整度和质量均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4个专业321名毕业生,52名指导老师,分成14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仪表大方,充满自信地向老师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论文观点,并回答老师提问。答辩老师认真聆听每位学生的陈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展开交流。答辩过程,既是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从更多的视角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和启发的过程。

全新的“云答辩”体验,让毕业生们有感而发。新闻学专业徐寅生表示:“我觉得云答辩应该算是一个属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很独特的记忆,老师们也很友好,我非常珍惜这一次线上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其实云答辩和线下答辩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要前期做足了充分准备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给排水专业隗汝明对“云答辩”的过程印象很深:"因为是第一次线上参加云答辩,体验很不一样,学院全程的安排和老师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非常感谢老师们在疫情期间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软件工程中软国际专业的的凌鹏飞说,参加答辩之前,指导老师几乎每周通过视频指导我们小组每一个成员修改论文。答辩当天,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但是听取了前面同学的答辩,我就没那么紧张了。答辩中,老师更加看重的是毕业设计项目有哪些创新点、功能是否符合课题要求。顺利完成答辩后,我觉得这几个月的反复修改都是值得的。虽然是线上答辩,但却感觉就像老师和同学们在身边一样。

 

 

 

记者 杜逢

通讯员 童丽琴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顺利通过“云答辩”

2020-05-31 22:09:23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展示设计作品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毕业生展示设计作品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毕业生展示设计作品
  • 外国语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经济管理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新闻与法学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新闻与法学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展示设计作品
  • 艺术设计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艺术设计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艺术设计学院线上答辩现场
<<< 上一张
下一张 >>>
 

不一样的毕业季,不一样的答辩会。近日,全校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完成了毕业“云答辩”,为四年大学生活交上了圆满答卷。

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线上答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分别拟定详细方案,做好充分准备,落实落细每个实施环节,于近日顺利开展了毕业生答辩工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789名毕业生分为40个小组进行了答辩。为保证答辩工作顺利进行,学院进行了细致计划、反复探讨、多次预演。答辩中,按照预定流程,每位同学展示了自己在毕业设计期间完成的作品,老师根据学生设计内容进行提问,学生逐一回答。答辩秘书进行答辩记录,整个答辩过程全程录像。最后,结合学生答辩情况、答辩小组所有成员的综合评分,进行答辩小组评议。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结合教师和毕业生实际情况,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影响,采取了“分段安排、分批答辩”的总体策略,通过腾讯会议、ZOOM会议平台和QQ课堂等多种形式完成了毕业生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该院毕业生设计/论文70%以上的课题是工程实践课题,而学生在疫情期间无法进行相关实践和实物加工等,但同学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充分体现了“勤奋踏实”的学院作风。

城市建设学院在总结开题答辩经验的基础上,优化选择线上毕业答辩平台,实现毕业答辩师生的视频面对面交流。答辩中,同学们以共享屏幕的形式展示论文PPT,从毕业设计的设计/研究思路、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汇报。答辩教师依据设计/研究内容提出质询。整个答辩过程都录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

外国语学院为做好本次答辩,多次召开线上会议研讨答辩平台选择、流程优化、视频文件存档、线上预演等事宜,细心周到的谋划为答辩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答辩前,同学们认真制作了论文展示PPT,并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同时在PPT上以录屏形式用流利的语言对论文进行口头论述。139名毕业生分6个会场进行了线上论文答辩,每个会场由一位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组长,答辩师生以交叉方式实现“回避”, 同学们均精彩展示了研究主题,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准确和流畅地回答。

经济管理学院组织全院900余名毕业生分别通过QQ群课堂、腾讯会议室和zoom会议平台进行“云答辩”。答辩中,学生首先向评委展示答辩环境,然后独立完成8分钟的答辩PPT陈述,依次从毕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等进行汇报。答辩小组评委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提问。教师对论文的评议详细,提问针对性强,答辩学生逐一详细回答。在每一小组答辩结束后,答辩学生全部退场,评委对答辩学生情况展开评议,对答辩结果进行表决。答辩小组秘书对答辩全程进行录音或录像,收取答辩学生对答辩画面的拍照或截屏图片,保证答辩流程合规范,答辩质量不打折,答辩过程有存档。学院领导班子和校外专家团队全程参与了答辩督导,并进行意见反馈。

新闻与法学学院2020届6个本科专业共有368名毕业生,是该院近十年来毕业生人数及毕业专业最多的一届。为做好线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学院提前部署,多次召开院务会,反复讨论线上答辩方案,细化线上答辩流程,还分别制定教师版和学生版答辩说明,每位师生熟悉后进行线上答辩预演,模拟全部流程。全体毕业生在腾讯会议网络平台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一次性答辩通过率98%,部分学生根据答辩组老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答辩过程中,各专业派专人做好答辩记录、答辩图片采集,答辩录屏或录音。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答辩形式,也同样达到了预期效果。

艺术设计学院为保障答辩顺利进行,要求师生提前试用腾讯会议平台,保障答辩当天顺利顺畅,同时做好QQ群线上答辩预案。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学院对学生参与答辩的资料完整度和质量均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4个专业321名毕业生,52名指导老师,分成14个小组进行答辩。答辩过程中,学生准备充分,仪表大方,充满自信地向老师陈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论文观点,并回答老师提问。答辩老师认真聆听每位学生的陈述,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展开交流。答辩过程,既是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从更多的视角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和启发的过程。

全新的“云答辩”体验,让毕业生们有感而发。新闻学专业徐寅生表示:“我觉得云答辩应该算是一个属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很独特的记忆,老师们也很友好,我非常珍惜这一次线上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其实云答辩和线下答辩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要前期做足了充分准备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给排水专业隗汝明对“云答辩”的过程印象很深:"因为是第一次线上参加云答辩,体验很不一样,学院全程的安排和老师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细致,非常感谢老师们在疫情期间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软件工程中软国际专业的的凌鹏飞说,参加答辩之前,指导老师几乎每周通过视频指导我们小组每一个成员修改论文。答辩当天,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但是听取了前面同学的答辩,我就没那么紧张了。答辩中,老师更加看重的是毕业设计项目有哪些创新点、功能是否符合课题要求。顺利完成答辩后,我觉得这几个月的反复修改都是值得的。虽然是线上答辩,但却感觉就像老师和同学们在身边一样。

 

 

 

记者 杜逢

通讯员 童丽琴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