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枝头绿了,花儿醒了,春天来了

离巢的燕子回“嘉”了

更新时间:2021-03-08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春天来了,嘉鱼校区的绿植开始吐露芳芽了,长得鲜嫩,长得漂亮,招人喜爱。静谧的校园里一阵春风拂过,枝头里、屋檐下传来一阵鸟鸣,远去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春天来了,嘉鱼校区的绿植开始吐露芳芽了,长得鲜嫩,长得漂亮,招人喜爱。静谧的校园里一阵春风拂过,枝头里、屋檐下传来一阵鸟鸣,远去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农历正月十五,冷空气如约南下,江城天空卷起了倒春寒,寒风夹着细雨凌冽冻人。一辆金杯面包车载着一工部接站工作人员在三镇街头奔驰,前往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实地勘察接站站点。

还是那些大巴,还是那些站点,熟悉的线路,等候的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背着行囊的年轻人。距今年初的送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那些返乡的孩子们要“回嘉”了。

春化雨,相识燕归来

送往就要迎来。作为一项“护苗”工程,年初的送站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假期中不少学生家长来电询问,开学期间是否有接站安排。学校决定,本学期开学继续实行接站工作。将树德育人的工作落在实处,体现在细处。

与集中送站相比,接站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同的到站时间、站点,不同的返程交通工具,来自不同的居住区域,又面临相同的防疫防控要求。农历新年初五,街头巷尾依旧洋溢着欢欣的节日气息,一工部召集各办公室负责人碰头,会商流程,敲定细节,落实安排,紧锣密鼓部署接站工作。

2月27日清晨,天空笼罩在一片湿冷中,一工部的刘勇与嘉鱼客运中心的吕和珍早早等候在武昌站出站口。来自襄阳的陈淑仪和郑州的曹原穿着鲜红的志愿者马甲,举着接站牌仔细观察着人流,他俩是武汉校区大二学生,提前返汉主动报名参加接站工作。从当天起到3月1日,十余名接站人员分别在武汉三大火车站值守,迎接回汉学生。

8时许,刘勇等人接到了到达的学生,几乎在同一时间,值守汉口站的占威、武汉站的童周也传来消息,顺利等候到了第一批返校的学生。

28日,汉口站。辅导员占威与大一志愿者葛明旗来回奔波。从出站口到上车点,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来回几个小时,每个人的微信步数显示都接近一万步。

根据一工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天是汉口站返程的高峰期,但根据年初送站经验,仍然增加了机动运力。不出所料,时间才过10点,安排的车辆已经发送了5趟,超过了当日发车班次半数。

一场大雨如期而至,与在汉各高校返程报道高峰叠加在一起,三镇交通变得愈加拥堵。此时在候车点等候的学生已经有两百余人。占威一边组织学生避雨,一边不住望向路边停滞的车流。旁边负责调度车辆的嘉鱼客运中心老万也焦急不已,时时打开手机中的车辆定位系统,查看客运大巴的行车状况。

雨越下越大,交通压力却不见丝毫缓解,大巴车还堵在路上。占威将自己的雨伞递给学生,拎起一个行李箱快步朝屋檐下走去。在一旁的摄影记者也收起相机,当起了志愿者。几个来回下来,工作人员的头发湿了、鞋子湿了、衣服透了,风雨中禁不住打了几个哆嗦。

占威接过学生的行李箱,感觉异常沉重,差点没接住。不禁问道“装得什么宝贝啊,这么沉?”雨伞没能掩住女生的笑容,“衣服呀!”旁边的摄影记者打趣道,“肯定还有不少好吃的吧?”

“是啊,带了好多家乡的特产,还有妈妈做的好吃的。”

这一下,候车的学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掩不住一阵笑语,彼此之间攀谈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现场有几位送站的家长围拢来,向工作人员询问起开学的食宿状况。返校后的伙食好不好,卫生状况合不合格,关闭了一个冬的寝室潮不潮湿,淋浴房的水热不热,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最能牵动远方父母的心,也深刻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在距武汉市几十公里之外的嘉鱼校区,一道道精心准备的饭食,正热气腾腾地等候即将归来的学子。

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胡光铸,一位有着丰富餐饮工作经验的食堂管理者,从卫生清理、消杀灭菌,到食材配送、安全检查,自24日食堂开张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16个热食窗口,1300多个座位,蒸煮炒炸、锅碗瓢盆、生冷鲜冻、红白两案,各个部分环环相扣,一一落实到人。

“食堂的所有员工都进行了防疫卫生检查,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还增加了2次核酸检测,并且有14天的隔离期。所有的食材也是由专业公司统一配送,每样食品都按规定留存样本备查。”

在食堂大厅,胡光铸来回巡视各个窗口,密切关注着餐食供应情况。看到几名学生就餐完毕,老胡走上前,询问学生对菜品的意见。随后又返回窗口,对工作人员叮嘱了几句。

食品安全无小事,众口难调也是难题。新学期伊始,根据上学期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食堂增加了不少新的餐饮品种,改良了一些菜品的口味,确保每一位食客有“回家”的感觉。胡光铸介绍,嘉鱼校区食堂销量好的菜品,一天能售出近千份。

拉面、小面、热干面,煲仔、烧烤、小火锅,中西各式面点,各种炒菜,东酸西辣,南甜北咸,每一张嘴、每一副肠胃在这里都能找到家的归属。

新闻与文法学院的小李来自福建三明市,虽然家乡有火遍全国的“沙县小吃”,但热干面是他来湖北后的心头好。“福建也有热干面吃,但是感觉这里的热干面才是最初味道。”

细雨中一趟趟大巴抵达嘉鱼校区,一工部领导要求食堂开设延时窗口,能开尽开,能延尽延,确保“回嘉”的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

“在这里,他们就是‘嘉’的孩子。”

春常在,桃李报春来

一场春雨一场暖,正月间的几场细雨淅淅沥沥,时空中渐次传来春的脚步声,学生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嘉鱼校区的值班人员依然值守在各自岗位上,守护着一片平安。

距离正式开学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总校师生员工深深牵挂着嘉鱼校区的同志们。受总校领导的委托,带着浓浓的春意,正月初七上午,校党委副书记、一工部党总支书记邹星庐同一工部部长李平、副书记韩峰返回嘉鱼校区,与轮班值守的副部长候化斌、办公室主任何实等人向坚守岗位的全体工作人员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校园平安,保障校园秩序所做的辛苦工作。

在行政中心办公室,在寝室值班室,几乎每个值班员的手头都摆放着几盒方便面。按照学校要求,假期中各部门、各岗位实行值班制度,定人定岗定责,增加巡查力度,确保校园平安。

开学前期,嘉鱼校区各职能部门深入一线,督促检查寝室、食堂、教学楼、实验楼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确保学子平安返校,返校平安。

“学生是学校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初心,扎根岗位,建设好校园,培育好学生,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嘉鱼校区全体教职工始终坚守的信念。

如果说学生是来自四海的归燕,寝室则更像是一个温暖的燕巢。寝室管理员被学生亲切地称呼着“阿姨”,是妈妈一样的守巢人。

一进学生宿舍5号楼大厅,一幅鲜艳的黑板报直入眼帘。粉笔绘制的各式花卉鲜艳灵动,“开学啦”三个字活泼又朝气蓬勃。这份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板报出自19岁的贵州遵义小伙陈玄坤之手。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他23日便返回嘉鱼校区,成为第一只飞回来的燕子。轮班的几位阿姨关心着他的日常,每天通过短信、QQ电话询问起居生活。

让小伙子没有想到的是,正月十五,值班的孙红燕阿姨给他煮了一碗甜甜的汤圆,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和感动。阿姨说,团团圆圆的日子,虽然只有一个学生返校,也要陪他过个节。“在家没吃到的汤圆,在嘉鱼校区一定让他吃到。这里也是他的家!”

本学期的第一场晚点名中,不少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回“嘉”之途,回想起老师和志愿者在雨中接站的场景,艺术设计学院陈杉非常感动,“整个迎返工作全程,每一个岗位尽职尽责,每一个环节无缝对接,领导倾心,工作人员尽心,学生舒心,彼此满怀信心和希望。充分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精诚、精细、精致,更是学校厚实敬业、锐意进取的崇高职业素养的写照。”

从武深高速南下80余千米,便进入嘉鱼县域,“嘉鱼”之名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出嘉鱼东高速收费站便是诗经大道,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就坐落这条富有古典文学意蕴的大道中段,依河临湖,富丽而秀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燕子归巢了,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校园也开始喧闹了,春天真的来了。

 

 

 

特约记者 易轩

摄影 胡伟鸣 易轩

编辑 山嘉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枝头绿了,花儿醒了,春天来了

离巢的燕子回“嘉”了

2021-03-08 19:44:59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大一学生葛明旗主动报名参加接站工作。一个上午的来回接送,运动步数已接近万步。
  • 接过学生送来的雨伞,占威又投入到工作中。28日当天,汉口站迎接点共发送12班次,保证了学生的顺利返校。
  • 在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来自武汉校区、嘉鱼校区不同专业的志愿者成为接站工作的主力。
  • 安排好学生上车后,工作人员丢下雨伞 ,冒雨将数十件行李放进车内。
  • 来自武汉校区的大二志愿者曹原,提起一包包行李护送学生上车。几场奔波下来,小伙子也略感胳膊酸疼。
  • 受交通状况影响,当日各站点区域行车较为缓慢。接站大巴姗姗来迟,等候多时的学生相互交流起来。
  • 学生良好的乘车秩序和优秀的素养,彰显了我校风采,赢得了各界好评。图为汉口站候车点,学生正在雨中等候大巴。
  • 27日,中雨。从嘉鱼校区返回汉口站的司机骆师傅又仔细清扫了一遍车厢,旋即下车帮学生搬运行李。
  • 迎着春雨的洗礼,学生踏上回“嘉”之途。
  • 组织好学生上车后,工作人员将行李有序摆放。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一箱一包,满满沉沉,倾注着父母的关爱。
  • 平安乘车,防疫环节不放松。占威(右)在检查学生的健康码。
  • 扫码测温、查看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防疫环节一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 儿行千里母担忧,坐上返校大巴的学生向家长报平安。
  • 刘勇(左)与吕和珍(右)在接站点核对到站信息。从早8点到下午6时许最后一班车驶向嘉鱼校区,工作人员在户外工作了十余小时。
  • 一工部党总支副书记韩峰带领童周、刘勇、占威(从左至右)前往武汉三大火车站勘察站点设置,落实接站工作。
  •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开学伊始,嘉鱼校区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一线进行安全再检查、再落实。图为水电中心陆洪(左一)在食堂进行安全检查。
  • 一工部领导要求食堂开设延时窗口,能开尽开,能延尽延,确保“回嘉”的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
  • 站在自己的板报前,陈玄坤露出了一点点羞涩。回想起元宵节当天寝室值班员送来的汤圆,小伙子记忆犹新,满脸的感动。
  • 嘉鱼校区的平安返校工作赢得各界的高度赞誉。返校后的学生趁着晴日,约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
<<< 上一张
下一张 >>>
 

春天来了,嘉鱼校区的绿植开始吐露芳芽了,长得鲜嫩,长得漂亮,招人喜爱。静谧的校园里一阵春风拂过,枝头里、屋檐下传来一阵鸟鸣,远去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农历正月十五,冷空气如约南下,江城天空卷起了倒春寒,寒风夹着细雨凌冽冻人。一辆金杯面包车载着一工部接站工作人员在三镇街头奔驰,前往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实地勘察接站站点。

还是那些大巴,还是那些站点,熟悉的线路,等候的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背着行囊的年轻人。距今年初的送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那些返乡的孩子们要“回嘉”了。

春化雨,相识燕归来

送往就要迎来。作为一项“护苗”工程,年初的送站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假期中不少学生家长来电询问,开学期间是否有接站安排。学校决定,本学期开学继续实行接站工作。将树德育人的工作落在实处,体现在细处。

与集中送站相比,接站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同的到站时间、站点,不同的返程交通工具,来自不同的居住区域,又面临相同的防疫防控要求。农历新年初五,街头巷尾依旧洋溢着欢欣的节日气息,一工部召集各办公室负责人碰头,会商流程,敲定细节,落实安排,紧锣密鼓部署接站工作。

2月27日清晨,天空笼罩在一片湿冷中,一工部的刘勇与嘉鱼客运中心的吕和珍早早等候在武昌站出站口。来自襄阳的陈淑仪和郑州的曹原穿着鲜红的志愿者马甲,举着接站牌仔细观察着人流,他俩是武汉校区大二学生,提前返汉主动报名参加接站工作。从当天起到3月1日,十余名接站人员分别在武汉三大火车站值守,迎接回汉学生。

8时许,刘勇等人接到了到达的学生,几乎在同一时间,值守汉口站的占威、武汉站的童周也传来消息,顺利等候到了第一批返校的学生。

28日,汉口站。辅导员占威与大一志愿者葛明旗来回奔波。从出站口到上车点,短短几百米的距离,来回几个小时,每个人的微信步数显示都接近一万步。

根据一工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天是汉口站返程的高峰期,但根据年初送站经验,仍然增加了机动运力。不出所料,时间才过10点,安排的车辆已经发送了5趟,超过了当日发车班次半数。

一场大雨如期而至,与在汉各高校返程报道高峰叠加在一起,三镇交通变得愈加拥堵。此时在候车点等候的学生已经有两百余人。占威一边组织学生避雨,一边不住望向路边停滞的车流。旁边负责调度车辆的嘉鱼客运中心老万也焦急不已,时时打开手机中的车辆定位系统,查看客运大巴的行车状况。

雨越下越大,交通压力却不见丝毫缓解,大巴车还堵在路上。占威将自己的雨伞递给学生,拎起一个行李箱快步朝屋檐下走去。在一旁的摄影记者也收起相机,当起了志愿者。几个来回下来,工作人员的头发湿了、鞋子湿了、衣服透了,风雨中禁不住打了几个哆嗦。

占威接过学生的行李箱,感觉异常沉重,差点没接住。不禁问道“装得什么宝贝啊,这么沉?”雨伞没能掩住女生的笑容,“衣服呀!”旁边的摄影记者打趣道,“肯定还有不少好吃的吧?”

“是啊,带了好多家乡的特产,还有妈妈做的好吃的。”

这一下,候车的学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掩不住一阵笑语,彼此之间攀谈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现场有几位送站的家长围拢来,向工作人员询问起开学的食宿状况。返校后的伙食好不好,卫生状况合不合格,关闭了一个冬的寝室潮不潮湿,淋浴房的水热不热,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最能牵动远方父母的心,也深刻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在距武汉市几十公里之外的嘉鱼校区,一道道精心准备的饭食,正热气腾腾地等候即将归来的学子。

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胡光铸,一位有着丰富餐饮工作经验的食堂管理者,从卫生清理、消杀灭菌,到食材配送、安全检查,自24日食堂开张就一直坚守在岗位上。16个热食窗口,1300多个座位,蒸煮炒炸、锅碗瓢盆、生冷鲜冻、红白两案,各个部分环环相扣,一一落实到人。

“食堂的所有员工都进行了防疫卫生检查,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还增加了2次核酸检测,并且有14天的隔离期。所有的食材也是由专业公司统一配送,每样食品都按规定留存样本备查。”

在食堂大厅,胡光铸来回巡视各个窗口,密切关注着餐食供应情况。看到几名学生就餐完毕,老胡走上前,询问学生对菜品的意见。随后又返回窗口,对工作人员叮嘱了几句。

食品安全无小事,众口难调也是难题。新学期伊始,根据上学期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食堂增加了不少新的餐饮品种,改良了一些菜品的口味,确保每一位食客有“回家”的感觉。胡光铸介绍,嘉鱼校区食堂销量好的菜品,一天能售出近千份。

拉面、小面、热干面,煲仔、烧烤、小火锅,中西各式面点,各种炒菜,东酸西辣,南甜北咸,每一张嘴、每一副肠胃在这里都能找到家的归属。

新闻与文法学院的小李来自福建三明市,虽然家乡有火遍全国的“沙县小吃”,但热干面是他来湖北后的心头好。“福建也有热干面吃,但是感觉这里的热干面才是最初味道。”

细雨中一趟趟大巴抵达嘉鱼校区,一工部领导要求食堂开设延时窗口,能开尽开,能延尽延,确保“回嘉”的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

“在这里,他们就是‘嘉’的孩子。”

春常在,桃李报春来

一场春雨一场暖,正月间的几场细雨淅淅沥沥,时空中渐次传来春的脚步声,学生返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嘉鱼校区的值班人员依然值守在各自岗位上,守护着一片平安。

距离正式开学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总校师生员工深深牵挂着嘉鱼校区的同志们。受总校领导的委托,带着浓浓的春意,正月初七上午,校党委副书记、一工部党总支书记邹星庐同一工部部长李平、副书记韩峰返回嘉鱼校区,与轮班值守的副部长候化斌、办公室主任何实等人向坚守岗位的全体工作人员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校园平安,保障校园秩序所做的辛苦工作。

在行政中心办公室,在寝室值班室,几乎每个值班员的手头都摆放着几盒方便面。按照学校要求,假期中各部门、各岗位实行值班制度,定人定岗定责,增加巡查力度,确保校园平安。

开学前期,嘉鱼校区各职能部门深入一线,督促检查寝室、食堂、教学楼、实验楼等重点场所,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确保学子平安返校,返校平安。

“学生是学校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初心,扎根岗位,建设好校园,培育好学生,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嘉鱼校区全体教职工始终坚守的信念。

如果说学生是来自四海的归燕,寝室则更像是一个温暖的燕巢。寝室管理员被学生亲切地称呼着“阿姨”,是妈妈一样的守巢人。

一进学生宿舍5号楼大厅,一幅鲜艳的黑板报直入眼帘。粉笔绘制的各式花卉鲜艳灵动,“开学啦”三个字活泼又朝气蓬勃。这份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板报出自19岁的贵州遵义小伙陈玄坤之手。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他23日便返回嘉鱼校区,成为第一只飞回来的燕子。轮班的几位阿姨关心着他的日常,每天通过短信、QQ电话询问起居生活。

让小伙子没有想到的是,正月十五,值班的孙红燕阿姨给他煮了一碗甜甜的汤圆,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和感动。阿姨说,团团圆圆的日子,虽然只有一个学生返校,也要陪他过个节。“在家没吃到的汤圆,在嘉鱼校区一定让他吃到。这里也是他的家!”

本学期的第一场晚点名中,不少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回“嘉”之途,回想起老师和志愿者在雨中接站的场景,艺术设计学院陈杉非常感动,“整个迎返工作全程,每一个岗位尽职尽责,每一个环节无缝对接,领导倾心,工作人员尽心,学生舒心,彼此满怀信心和希望。充分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精诚、精细、精致,更是学校厚实敬业、锐意进取的崇高职业素养的写照。”

从武深高速南下80余千米,便进入嘉鱼县域,“嘉鱼”之名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出嘉鱼东高速收费站便是诗经大道,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就坐落这条富有古典文学意蕴的大道中段,依河临湖,富丽而秀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燕子归巢了,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校园也开始喧闹了,春天真的来了。

 

 

 

特约记者 易轩

摄影 胡伟鸣 易轩

编辑 山嘉树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