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郭一鸣先生,应邀在校学术报告厅作《南海问题与中国外交》讲座。
讲座主要围绕“钓鱼岛争议历史背景分析、最近钓鱼岛争议热点及原因、中国政府反击方式”等问题,进行系统性阐述。
郭一鸣先生首先以一则最新消息“一批日本右翼分子到钓鱼岛钓鱼,中国的执法船队将其驱离”,将大家的关注力牵引到钓鱼岛争议问题上来。他指出,从历史的背景上看,在甲午战争时,钓鱼岛被日本“窃占”,二战后中国没有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这一过程中国一直在钓鱼岛问题上处于被动局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日建交,中国两岸与日本关系微妙,中日建交成为最大的问题,因而中日双方“搁置争议”;20世纪90年代,香港出现了一些保钓组织,国人热情逐渐高涨。
针对近期钓鱼岛争议的主要起因,郭先生将其归结于日本民主党的上台。中国政府与日本民主党一直建立着和谐的关系,日本前首相野田上台不顾中国政府反对,发起购买钓鱼岛行动,对钓鱼岛实行“国有化”,此举改变了过去中日双方的默契。
面对日本政府咄咄逼人的气势,郭先生条分缕析了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首先,法理维权。通过划界限、命名、增设执法船巡逻等有力有效方式,改变了原来钓鱼岛实质由日本控制的局面。其次,军方行动。最后,创造国际舆论,掌控国际话语主动权。
郭先生总结道:“历史很复杂,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中日问题、钓鱼岛问题。”
现场听众仿佛置身一档时事评论节目的演播室,禁不住参与其中。新闻1201班的付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钓鱼岛对中国而言到底是什么地位?郭先生答:“钓鱼岛对中国而言不仅仅只是民族感情。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没有一寸领土是多余的。国家领土是神圣地、不可侵犯地,就像中印边境虽有很多不毛之地,但那9万平方公里,90个香港那么大的地方,仍是我们的领土,我们要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
郭一鸣,香港资深媒体人,先后担任《新报》总编辑、《成报》副社长兼总编辑,现任香港新闻工作作者联会副主席、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特约嘉宾主持。
记者 余小艳 陈慧 陈正
编审 山嘉树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