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女生骑行2000公里去西藏
城市建设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大三女生何曼推崇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今年暑期,她和队友四人,自行车骑行两千多公里穿越川藏线到达目的地拉萨布达拉宫。骑行队一行四人中,何曼是唯一的女孩子。
谁不暗恋桃花源
来自城建学院工管专业的何曼喜欢骑车,在学校的OVER DRIVE越骑车队里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整个车队一直酝酿着骑行去西藏的计划,直到去年才正式决定。
“刚开始爸妈还以为我开玩笑,因为骑行西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因为我一直坚持,他们也逐渐妥协继而支持我这个决定。”何曼笑着说。在一年多的准备时间里,何曼通过做兼职和节俭各方面开销攒下了一笔钱,然后决定和环境专业08级纪晓明、11级的魏才林,隔壁湖工的潘越峰一起骑行进藏。
大家在刚开始决定去西藏的时候都很兴奋,冷静下来渐渐担心起来,骑行进藏时间久需要有毅力。为此在出发前,四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感冒药、胃药、跌打损伤的药物一应俱全,还准备了地图,了解一路上骑行的路况、海拔等。因为和队友曾有过不少骑行的经历,所以这次也得心应手。
“我们在出发前选择了走川藏公路,因为这里风景独特,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尽管我是一名女生,体力方面可能不及男生,会影响骑行速度,但这绝不是你能否到达终点的决定性因素。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我也一样可以做到。”何曼说,“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都不会去做了。”
被开启的节奏键
做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OVER DRIVE越骑车队一行四人于7月2日完成学校的期末考试后到达成都,开始了自己的川藏线骑行之旅。
每天大概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处于骑行状态,中间休息的时间比较短,如果遇到下雨天,那么骑行就少一点或者干脆休整一天,等天气好了再继续上路。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何曼离开了原本的队伍,一路上总共换了六个队伍。“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大家考虑到自己的路线就各自结队一起来骑行。”何曼说。
一路上,经过的大多数都是盘山公路,公路路线并非我们印象中的那种螺旋山路,而是呈Z字路线的山路,并且随时都可能掉下滚石。何曼说:“在途中难免会遇到不好的路况和体力不支的情况,但是每次我都会回头看看,鼓励自己——何小曼,看看你走过的路吧,前面这点小山头对你来说算什么,于是心中就多了股力量,这就是一种心理作用吧。”骑行过程中最常用的充饥食物就是大饼,骑行大军中几乎人人必备,何曼坦言虽然并不喜欢吃,但这却形成旅途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骑行途中,何曼遇到一名来自绍兴的大学生,从新都桥到理塘之间路况特别糟,很多车子都在那里报废了,那位学生的车子也出现了故障,于是将变速改为单速,可是在出发前又出现了问题,车子彻底报废了。“我们都想着他可能会直接坐车去拉萨了,可是他却买了辆新车,从八一邮寄过来,继续上路。”这件事情对何曼影响很大,她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对热爱骑行的人来说,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一路的骑行,他们收获了美丽的风景。在何曼看来,这是段苦乐交加的经历,同时,她在这次骑行中变得更加的成熟冷静。
川藏沿线并不富裕,很多孩子会沿路“纠缠”游客。客气一点的会说:“哥哥姐姐,给个糖吃吧。”不客气则干脆用拉线直接拦住骑行者索要,或者直接上来翻你的包包。可是有一次,何曼在路上遇到两个孩子,一个小女孩背着稍小的弟弟。正担心之余,小女孩出乎意料的送来一句:“祝你一路平安。”这个场景在何曼的脑海里久久挥散不去。
同样记忆深刻的是过隧道的经历。一路上,骑行队伍会经过很多隧道,因为没有供电,隧道里漆黑一片。出于安全考虑,骑行者通常会在隧道口聚集,差不多四、五十人再一起过隧道。“最长的隧道大概有四公里,最短的也有两三百米。在隧道口等着一起过隧道,在黑暗中有人陪伴,心里总会觉得安全又温暖。”
在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纪念方式,何曼喜欢每天都拿着一个素描本拍一张照片,素描本上写着对好朋友说的话。骑行大军中最常见的就是拿着骑行日记在邮局里面盖邮戳。何曼也不例外,因为时差两个小时,她总是早早地到当地邮局门口等开门。在左贡邮局,还曾遇到个等自己过隧道的人,叫不出名字,但那人却因为何曼车上的牦牛角认出了她。
“原来我的车上有一支很长的老鹰毛,那可是我的标志啊!”何曼兴奋地比划着,“后来因为老鹰毛掉了,我又换上了牦牛角。”一行人再度结伴而行。
一路坚持抵达布达拉宫
“让我觉得最开心的是一个叫杭州屌丝团的队伍,里面有一个人叫做香港,很逗吧。每个车队押尾的都是车队的技师,杭州队伍的技师会把自己的小面包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走在前面诱惑饥肠辘辘的我,车队里面还有个叫做小军的人,别人为了保存体力都是匀速行驶,他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会儿拼命的骑车,一会儿又骑得很慢。他超过我的时候还喜欢逗我并且踹我一脚然后加速跑掉。大家一路上很累却都非常开心。”何曼开心地笑着说道。
骑行是件非常需要体力和耐力的事。其实她知道,路上的欢乐,更是对同行人的一种鼓励。“路上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外号叫做‘大黄蜂’的人,他和另外两个新疆人一起骑行,三人轮流背着一把吉他。休息的时候,‘大黄蜂’喜欢弹吉他唱歌。我觉得‘大黄蜂’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骑行西藏已经很辛苦了,可是他却带着吉他唱歌,这算不算苦中作乐?”何曼谈到。“还有一次在上坡的时候,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大黄蜂’却吹起了口哨,大家也一起喊起了比诸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许多有意思的口号,笑着闹着,别人气喘吁吁爬上去的垭口,我们却走的轻松愉快。一路上藏民会主动对你说“扎西德勒”,令大家心里满是欢喜。”
心中怀着对布达拉宫的敬意,何曼早上三点就起床排队买预售票。在进入布达拉宫的那一天,她在素描本上用藏文写上了对学校车队队长杜伟意表白的话语,何曼笑着说:“人年轻的时候,总得不顾后果的冲动那么一两次,不论结果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布达拉宫是个神奇的地方,白天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黄昏的时候感觉就像自己会散发光芒一样特别神圣,晚上则显得绝对的静谧。不枉费我站了五个小时才排到的预售票。”何曼回忆到。“旅行不在乎看到多少风景,遇到多少人,而是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从西藏回来后的何曼很平静,“今天让我痛苦的事情,明日我必然笑着谈起。”
记者 宋茂良 郑凯悦 熊振
编审 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