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正文详情

师生共创完美课堂

更新时间:2012-10-16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学校门户  

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应当是每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谈到学习,每天都要参与的课堂教学更是不容忽略。然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氛围到底如何呢?对于这种课堂氛围,学生们又是否都能满意呢?近日,记者在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外语系、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等8个院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发现一些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众口难调的大学课堂

收回的问卷显示,在评价“我现在的课堂现状”这一问题上,近六成的学生选择了“时而有师生互动,老师一人讲的情况较多,大部分学生都在安静听课”这一选项。表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与选择“老师讲课稍显单调,学生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的学生则各占一定比例。而对于这种课堂氛围,七成学生表示“较为满意”或是“想改变这种状况”,显示“很满意”的学生比例不到两成。

 

耐人寻味的是,有六成的学生希望自己所在的课堂能达到“老师与学生互相探讨,问答频繁,课堂氛围轻松无约束”的状态,然而在提到“当老师提出了问题而自己想出了答案”的情形时,却有近七成的学生倾向于“不会有所表示”。对此,汉语言10级的刘同学笑言:“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自己不愿回答问题,又怎么能做到与老师自由探讨呢?”另外,金融专业11级的夏同学认为,大学考试一般都划重点,考试要过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数人上课都不怎么认真听,即使认真在听,大家也不怎么愿意主动起来发言。

 

然而就算处于同一课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上课模式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经济管理学院的某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主题不明显,没有吸引力,课外话题较多;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充实,并用相关课外话题提高大家兴趣,是不错的教学方式。

 

面对如此“众口难调”的课堂,着实让不少老师花尽了心思。

 

别出心裁的亮点课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许多老师花费心思的准备下,我校也诞生了不少别出心裁的亮点课堂。

 

宋华老师,担任艺术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一职,是我校首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许多学生表示,她的课堂生动有趣,以情育人,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她曾经将自己承接的‘首义文化墙’项目带到课程中。这个文化墙全长160米,她将班上同学进行分组,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接触到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大家分工合作,通过制作项目,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体验了社会上做设计的流程和重点,体会到了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今年五月,在09级新闻学专业外国新闻史的课堂上,新闻专业教师孙玉凤还用了一段“甄嬛体”总结了课堂内容。无独有偶,在学校周末舞会的活动发布仪式上,也有学生用“闺中素无大事,加之身子乍暖不适,闲来无聊”、“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想必是极好的,方得姐妹们得以叙旧以乐,共修心性,想来焉非福也”的“甄嬛体”语言。对此,孙玉凤老师坦言,外国新闻史是一门略显枯燥的课,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甄嬛体”应用于教学的手法一出,立即引起了班上许多同学们的热捧,感叹课堂一扫枯燥索然,直呼“这课上得给力”。

 

另外,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李林老师,上课还会将知识点与著名品牌联系,分析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他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会利用眼神、手势、语言等方式和同学交流,进行互动,且上课的进程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上课也积极地配合老师,师生互动良好。

 

完美课堂大家谈

课堂氛围的差别究竟缘何如此?针对这一问题,不少教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校2011-2012学年度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城建学院凌平平老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她表示,老师要做到的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课程性质来决定授课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有限,作为老师就要尽力吸引学生并让同学们高效学习。她说:“学生是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便是老师教学的动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懂得该如何配合老师,那么无论老师有多大的积极性,都会被学生所挫伤。”

 

另外,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上,外语系的杨雪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她表示,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还与大班、小班教学有关。大班人数较多,师生互动开展起来有难度;小班教学则不同,人数少、活动易开展,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师生间的交流也比较多。

 

面对这种新的考验,不少老师都在思考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教务处副处长周自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不同性质的课堂应该用不同的眼光对待,例如大学微积分的课堂就不适合采取“师生探讨式”教学模式,而人文色彩浓厚的课堂就应当十分注重授课氛围。其次,他认为教师应当随时关注课堂动向,要灵活掌握课堂,“好的老师应该会做到察言观色,用敏锐的视角去观察学生、理解学生、指导学生”。

 

学校方面也针对提高课堂质量采取了不少相关措施。最常见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奖评比”、“教师绩效奖评比”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多方面鼓励平台。上学年度,学校还组织了系列教学观摩和名师讲座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间互相交流,积极推广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此外,各院系还会专门在班级中选出“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师生之间交互理解、交流。

 

记者 刘卓群 郭倩芸 周莉 郑瑶

编审 严晴 代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学校要闻

师生共创完美课堂

2012-10-16 15:14:38

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应当是每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谈到学习,每天都要参与的课堂教学更是不容忽略。然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氛围到底如何呢?对于这种课堂氛围,学生们又是否都能满意呢?近日,记者在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外语系、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等8个院系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发现一些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众口难调的大学课堂

收回的问卷显示,在评价“我现在的课堂现状”这一问题上,近六成的学生选择了“时而有师生互动,老师一人讲的情况较多,大部分学生都在安静听课”这一选项。表示“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与选择“老师讲课稍显单调,学生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的学生则各占一定比例。而对于这种课堂氛围,七成学生表示“较为满意”或是“想改变这种状况”,显示“很满意”的学生比例不到两成。

 

耐人寻味的是,有六成的学生希望自己所在的课堂能达到“老师与学生互相探讨,问答频繁,课堂氛围轻松无约束”的状态,然而在提到“当老师提出了问题而自己想出了答案”的情形时,却有近七成的学生倾向于“不会有所表示”。对此,汉语言10级的刘同学笑言:“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自己不愿回答问题,又怎么能做到与老师自由探讨呢?”另外,金融专业11级的夏同学认为,大学考试一般都划重点,考试要过比较简单,所以大多数人上课都不怎么认真听,即使认真在听,大家也不怎么愿意主动起来发言。

 

然而就算处于同一课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上课模式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经济管理学院的某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主题不明显,没有吸引力,课外话题较多;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充实,并用相关课外话题提高大家兴趣,是不错的教学方式。

 

面对如此“众口难调”的课堂,着实让不少老师花尽了心思。

 

别出心裁的亮点课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许多老师花费心思的准备下,我校也诞生了不少别出心裁的亮点课堂。

 

宋华老师,担任艺术学院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一职,是我校首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许多学生表示,她的课堂生动有趣,以情育人,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她曾经将自己承接的‘首义文化墙’项目带到课程中。这个文化墙全长160米,她将班上同学进行分组,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接触到一块自己的‘责任田’。大家分工合作,通过制作项目,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体验了社会上做设计的流程和重点,体会到了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今年五月,在09级新闻学专业外国新闻史的课堂上,新闻专业教师孙玉凤还用了一段“甄嬛体”总结了课堂内容。无独有偶,在学校周末舞会的活动发布仪式上,也有学生用“闺中素无大事,加之身子乍暖不适,闲来无聊”、“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想必是极好的,方得姐妹们得以叙旧以乐,共修心性,想来焉非福也”的“甄嬛体”语言。对此,孙玉凤老师坦言,外国新闻史是一门略显枯燥的课,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甄嬛体”应用于教学的手法一出,立即引起了班上许多同学们的热捧,感叹课堂一扫枯燥索然,直呼“这课上得给力”。

 

另外,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李林老师,上课还会将知识点与著名品牌联系,分析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他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会利用眼神、手势、语言等方式和同学交流,进行互动,且上课的进程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上课也积极地配合老师,师生互动良好。

 

完美课堂大家谈

课堂氛围的差别究竟缘何如此?针对这一问题,不少教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校2011-2012学年度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城建学院凌平平老师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她表示,老师要做到的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课程性质来决定授课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有限,作为老师就要尽力吸引学生并让同学们高效学习。她说:“学生是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便是老师教学的动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懂得该如何配合老师,那么无论老师有多大的积极性,都会被学生所挫伤。”

 

另外,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上,外语系的杨雪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她表示,课堂氛围的活跃与否还与大班、小班教学有关。大班人数较多,师生互动开展起来有难度;小班教学则不同,人数少、活动易开展,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师生间的交流也比较多。

 

面对这种新的考验,不少老师都在思考应当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教务处副处长周自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他认为不同性质的课堂应该用不同的眼光对待,例如大学微积分的课堂就不适合采取“师生探讨式”教学模式,而人文色彩浓厚的课堂就应当十分注重授课氛围。其次,他认为教师应当随时关注课堂动向,要灵活掌握课堂,“好的老师应该会做到察言观色,用敏锐的视角去观察学生、理解学生、指导学生”。

 

学校方面也针对提高课堂质量采取了不少相关措施。最常见的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奖评比”、“教师绩效奖评比”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多方面鼓励平台。上学年度,学校还组织了系列教学观摩和名师讲座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间互相交流,积极推广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此外,各院系还会专门在班级中选出“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师生之间交互理解、交流。

 

记者 刘卓群 郭倩芸 周莉 郑瑶

编审 严晴 代杨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