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川鄂教授做客南湖讲坛 深度剖析新世纪文学
如今,当文学转身,脱离纸质的束缚,淡褪了书香,以另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文学似乎渐行渐远。新世纪文学的兴起,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刘教授详细剖析了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现状。他说,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转型期,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加剧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层面复杂多元,价值取向也呈多元化,文化的表达充分自由,但价值失范、混乱,文学消费主义甚嚣尘上。
刘教授激励学子,这是个乱象丛生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加重视个人能力。他建议大学生要不断充实自己,多阅读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中有文学的最高境界,有生命的高峰体验。
讲座中,刘教授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变化进行了条分缕析。他指出,当今文学呈现了四个特点:在精神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文学更加边缘化;文坛自身的格局发生了变异;文学的生产机制和体制发生了变化;作家的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变革。他把作家分为了“饭碗式”、“玩票式”和“自娱式”三种类型。他说,文学可以让我们得到精神的享受,能够滋养心灵,使我们眼中有美,心中有爱。
文学观念意味着你的视野,你的见识,你的眼光,你的思想。刘教授还就网络文学的特质进行深入了阐释,并以互动的方式与在场学生进行交流。演讲完毕,现场学子称,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拉近了文学与我们人生的距离。
刘川鄂教授,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湖北省鲁迅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出版论著9部,独撰《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张爱玲传》、《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等著作,与人合著《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等。著有中国自由主义文学、鲁迅、闻一多、张爱玲、现当代湖北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关于张爱玲研究和自由主义文学研究的论著反响甚巨,屡被转载引用。尤其《张爱玲传》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之一,2000年出版以来数次再版,在同类20余种有关张爱玲的书籍中深具影响力和权威性。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曾专题推介,其资料丰富翔实、议论精当平和,具有学者传记的严谨风范,同时兼有文学传记的生动流畅,其笔触探寻到张爱玲作家之为作家、女性之为女性的心底,赢得圈内外读者普遍赞誉。《张爱玲传》作为宣传和介绍上海文化的代表性作品,曾入选上海世博会“移动上海馆”首批上线作品。
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新闻与法学学院等负责人同学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记者 杨成 姚金
摄影 林翔
编审 山嘉树 代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