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战“疫” 与爱同行
青年志愿者齐心共筑校园防疫墙
春季学期伊始,学校按照省市区防疫规定,提前谋划,周密部署,落实落细防疫措施,切实保障全校师生健康安全。截至4月6日,学校已经开展22次核酸检测,其中全员核酸检测9次,外省返校人员及其他部分人员核酸检测13次。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广大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主动请缨,当好志愿者,成为医护人员的好帮手,为防疫贡献力量,共同筑牢校园防疫墙。
一抹志愿红 青年敢争先
“同学你好,请打开你的防疫健康码。”3月18日,武汉气温骤降,学校运动场上,开学以来的第五次全员核酸检测正在有序进行。寒冷的气温让排队检测的同学们忍不住裹紧身上的衣服,而身为志愿者的会计1904班王欣月和胡妍二人却暂时忘却了5℃的低温,一遍又一遍地举起手机,不顾冻得通红的双手,耐心细致地一边登记一边为前来检测的同学核对着身份信息,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保持一米距离。
看到志愿者们双手冻得通红,领队的辅导员把自己的暖宝宝分给了大家。“老师给我们每人一个暖宝宝,我的搭档是男生,他把自己的暖宝宝留给我,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暖心。”王欣月回忆道。
此前,学校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时,王欣月和胡妍也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那一天,太阳火热,即使在帐篷里,忙碌起来的她们依旧汗流不止。一天的工作中,她们尽力维护现场秩序,为1000多名同学核验了身份信息,确保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谈起志愿服务经历,胡妍感到非常荣幸。她说,自己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积累了一些“革命”友谊。“每次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和‘大白’们互相鼓励加油。核酸检测的任务是艰巨且辛苦的,但穿上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我们都非常自豪。我是青年大学生,更是一名预备党员,面对疫情考验,我应该出一份力。”
“华中临时工” 抗疫向前冲
3月15日,学校组织进行第四次全员核酸检测。迎着晨间第一缕阳光,志愿者们早早来到操场开始各项准备工作。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临时工”志愿服务队成员之一的计应2003班唐亿丹主要负责二维码采集。因为工作内容较为单一,他和搭档选择播放音乐来调节心情,也让排队等待的同学心情更加愉快。伴随着手机里播放的轻快音乐,同学们有序排队入场准备检测,从早上6点30分到下午3点,唐亿丹和搭档也都元气满满的投入服务工作。
“同学,请拿好棉签往前走!”这是计科1903班郝芮莹在工作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志愿者不仅要完成分配的任务,还要与负责采集的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维护好检测的进度和秩序,而志愿者工作点与医护“大白”距离较远,长时间远距离的交流让他们形成了默契,独特的手势成为他们互通信息的暗号,也是相互之间加油鼓劲的问候。
“相对于医务工作者,我们做的只是一小部分,能为他们分担,我们感到骄傲。”唐亿丹感慨道。郝芮莹表示,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身份,我要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怕吃苦,敢于奉献,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
正能量感召身边人 寝室四人齐上阵
“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团队里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法学2002班江伊晨在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时,不禁感慨。
江伊晨的室友王赜雨、杨茂、童晓峰参加了多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看到室友们在工作之后收获到快乐和满足,她从心底向往。在室友的鼓励下,当学院再次发出志愿者招募通知时,她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
3月6日,学校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中,江伊晨和室友早早地来到现场,穿着红马甲站在阳光下,引导排队的同学们扫码登记。阳光的直射,不停的提醒引导,让她们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是为了保证检测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她们顾不上休息,哪怕是喝一口水。
一天工作结束后,江伊晨和室友们聚在一起,四个姑娘有说有笑,分享着彼此快乐的心情,共同的经历带给她们共同的收获。虽然只有短短一天,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江伊晨和室友们深深体会到防疫人员工作的艰辛,懂得了奉献是爱的传递,更加懂得了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无论寒风还是烈日,都选择坚守,虽然辛苦劳累,却甘之如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扛起责任、将爱传递,为校园防疫贡献青春的力量。他们是战“疫”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无私奉献的青春绽放着绚烂光芒。
记者 郭佳 杨芷萱 徐玉倩
编辑 赵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