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疫】新冠疫情防疫手册(20221226更新)与防疫小贴士
新冠疫情防疫手册
2022 12/26 11:14:07 来源:新华社
送你一份《新冠疫情防疫手册》,你想了解的,这里全有,快点击下图或识别图中二维码领取吧!
制作:马发展、卓越、冯子雄、崔莺馨
终审:姜春媛、何莉、胡国香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12-28 03:20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12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条件
近三年来,我国对新冠肺炎实施了“乙类甲管”的严格管理。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指出,我国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的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根据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情况,以及其危害情况,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现行的法定传染病一共是40种,其中甲类是两种,乙类是27种,丙类是11种。
“我们密切跟踪新冠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这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李斌表示,从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是重症率和死亡率低。
李斌还指出,从人群免疫水平来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和物资储备,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同时,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
三级医院对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
随着疫情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各地需求不太一样。对此,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指导地方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焦雅辉介绍,在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方面,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扩容发热门诊资源。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同时简化了发热门诊的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二是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分层分级的医疗救治服务。三是通过互联网诊疗服务,为发热患者提供线上咨询、用药指导和开具处方。四是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
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去保障?“这是当前的工作重点。”焦雅辉表示,一是扩容全国的重症医疗资源;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管理起来,根据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分级健康管理;三是要求三级医院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要落实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和讨论制度、整体护理制度等。对于新冠感染患者,要进行同质化和规范化治疗,多学科共同提供基础疾病诊疗服务。四是呼吁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预防和降低重症与病亡的发生。
“白肺”与原始毒株、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从近期公众的反映情况看,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了肺炎或者CT出现“白肺”现象,这是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接种疫苗的关系吗?
对此,焦雅辉明确,现在出现的所谓“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里面充满空气,进行CT或者X线检查的时候,射线穿过肺泡,影像表现是黑色区域,但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所填充,射线就穿不透,在影像学上出现白色区域。但并不是说只要出现炎症就都叫“白肺”,一般来讲,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到80%,在临床上才口语化称为“白肺”。
焦雅辉介绍,不仅是新冠病毒,流感等许多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从治疗上讲,现在有成熟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方案,主要是俯卧位通气、给氧治疗,包括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还有被网友称为救命神器的ECMO。加强原发病的病因治疗,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
“乙类乙管”后更强调个人防护
有观点认为,“乙类乙管”之后就可以放松了,进入公共场所也可以不戴口罩。那么,在“乙类乙管”后是否还需要强调个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表示,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所以想强调的是更要做好个人防护。一要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二要讲究卫生,注意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时候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规范佩戴口罩。三要积极接种疫苗。四要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但在感染期间,要减少跟其他人接触,如果症状加重,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疫情流行期间,殷文武还建议,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最好少外出、少聚集。在疫情流行较严重时,尽量不要到影剧院、KTV、棋牌室、剧本杀这类空间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
“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李斌强调,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8日 04版)
感染后如何科学用药?康复后要注意啥?——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2022 12/26 10:52: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感染后如何科学用药?康复后要注意啥?——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科学用药?康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多久能运动?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献血是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针对当下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作出解答。
感染后如何科学用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高燕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高热等临床症状,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时候,人体感觉会非常难受,这个时候需要用一些退热药。
高燕介绍,如果患者本身有一些慢性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平时有胃肠道的一些基础病,在用解热镇痛药时,不要空腹服用。此外,密集用药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可以合并用一些胃黏膜的保护剂,再来吃解热镇痛药会更安全一些。
“对于大部分新冠患者来说,还是以轻症为主,对症处理就行。止咳、镇咳、化痰类药相对来说较安全。”高燕提醒,在临床上很多药物之间可能会有一些相互作用,尤其是有一些比较严重的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康复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感染新冠病毒以后7至10天,绝大部分人都会进入康复状态,可能核酸或抗原都转阴了,但仍会遗留一些症状,比如咳嗽、嗓子不舒服等。进入康复期,患者精神上要保持高昂斗志。
刘清泉提醒,康复后不要大吃大喝,要保持清淡饮食,加强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体力的恢复。同时,生活、工作节奏要适当放缓一点,不要熬夜。
对于一些康复后陆续返岗工作的人,高燕表示,如果退烧以后,体力有明显改善,就可以返岗工作。但是一些呼吸道症状可能会恢复得慢一些,发热期还是应该多卧床休息。
康复后多久能运动?
刘清泉提醒,适量运动有利于恢复健康,但是不能剧烈运动,过度的运动不但不能够恢复健康,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
刘清泉说,可以根据自身运动习惯选择适量运动,不超过平时运动量的三分之一,逐渐增量即可。
高燕表示,对于中青年群体来说,进入恢复期的过程会短一些,并不影响复工复产。但是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还是要稍微缓一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让自己尽快回归正常的状态。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群,要重点关注呼吸道症状问题,比如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是否加重。”高燕介绍,一周左右核酸或者抗原转阴后,这些呼吸道症状可能还会持续,等病情明显缓解以后,再恢复到正常的锻炼,更有利于健康。
未感染新冠的人群,献血是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技师郭瑾介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果50公斤的人献血200或400毫升,即占自身总血量的5%或10%,体重重的人占比会更低。
郭瑾表示,献血是采集人体的外周血,献血后肝、脾、肺等储血脏器中的血液会迅速补充至外周血中,恢复循环血容量。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感染新冠后符合什么条件可以献血?所献的血液是否安全?
郭瑾介绍,对于曾感染新冠病毒的无症状、轻型和普通型感染者,发烧、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且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7天后就可以献血了。如果是重型或危重型的感染者,则需要康复6个月后才能献血。
“这个标准与国际上有关新冠病毒感染后延迟献血的要求,以及现行的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者延迟献血的要求是一致的,不会对献血者健康造成危害。”郭瑾说。
针对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献血者所献血液是否安全的问题,郭瑾表示,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不会经输血传播。目前为止,全球尚没有新冠病毒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报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以后的献血者献的血液本身是安全的,血站会严格采供血管理,确保感染者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健康观察后再献血。
新华视点丨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2022 12/21 20:35: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题:当前疫情十大热点问答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康复后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多大?是不是“早阳早好”?能否及时监测到病毒最新的变异情况?……针对当前公众关切的诸多疫情热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进行解答。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热点一:病毒是否存在多个“版本”且北强南弱?
近期,网络上出现一种说法,认为南北方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同,导致北方的感染症状比南方的更明显。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其中,北京流行的变异株以BF.7为主,广州流行的变异株以BA.5.2为主。
从临床医学角度看,两种略有不同的毒株是否有症状强弱之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只要这个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改变。至于有人会发烧明显一点,有人会咳嗽明显一点,主要还是因人而异,同自身免疫力、年龄、基础疾病等有关系。
热点二:康复后二次感染的概率高吗?
部分群众非常关心,自己感染奥密克戎并康复后,是否会二次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二次感染是指感染康复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二次感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
王贵强表示,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这和人体内的免疫抗体有直接关系。
热点三:康复者为什么有的“复阳”?
不同于二次感染,“复阳”指的是感染者在同一感染周期中两次出现阳性结果。
王贵强表示,准确地说,“复阳”应该叫“再检出”,在既往研究中并不鲜见。实际上病毒核酸持续存在,只是因为检测、采样方法不规范以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出现时阳时阴的情况。是否“复阳”,应该以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王贵强介绍,从传染性来看,以往大量研究中没有从“复阳”感染者体内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其导致进一步的传播,因此,“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从危害性来看,只有个别人出现咳嗽、不适等残留症状,“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
热点四:是不是“早阳早好”?
王贵强表示,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但感染后仍有部分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为避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对医疗机构造成巨大压力,专家不主张、不建议主动感染病毒。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尽量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
12月1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感染奥密克戎之后,仍存在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风险比例会更高一些。接种疫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建议尽快接种疫苗或完成加强接种。
热点五:居家患者如何判断症状加重需尽快就医?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下降,从目前数据看,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重症病例非常少,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居家监测和治疗。如何判断症状加重需尽快就医?
王贵强介绍:一是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二是经过药物治疗后仍发烧超过38.5℃,持续3天以上;三是原有基础病加重,用药也控制不住,或出现心前区疼痛;四是儿童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等情况;五是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胎动异常等情况。
12月15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发热门诊,值班医生向一名孕妇及其家属询问病情。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提醒,有呼吸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容易给原发基础疾病带来进一步变化,患者可以通过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热点六:部分地方买药难何时能缓解?
近期部分地方感冒药、退烧药紧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正在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我国医药工业基础坚实,相关药品的产能会很快得到释放,能够有效保障群众的用药需求。
精准投放药品,是解决资源错配、避免药物浪费的关键。周健表示,已经指导各地有关方面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患者优先、精准投放的原则,优先保障医疗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药品供应。同时,组织大型网上药店开发患者线上购药平台。
热点七: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王贵强表示,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了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阿兹夫定,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但这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都应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其中,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兹夫定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热点八:发热门诊排长队问题如何解决?
近一段时期来,部分城市发热门诊的诊疗需求增加比较快,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发热诊室,进一步简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很多地方也开设了发热门诊的简易门诊。
同时,推动分级诊疗,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焦雅辉介绍,基层主要是实施健康监测,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二级医院提供技术、人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满足一般诊疗的需求;三级医院重点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需求。通过这些方式,削减医疗机构瞬时的就诊高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热点九:如何保障老人、孕产妇、慢病患者基本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副司长高光明表示,已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对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孕产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
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转诊衔接工作。高光明表示,轻症、无症状和基础性疾病比较稳定的患者,还是建议在家进行隔离,进行居家治疗。对于重症和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要把宝贵的120急救资源留给行动不便或者急危重症的患者使用,保障120生命通道始终高效畅通。
热点十:能否及时监测到病毒最新的变异情况?
许文波介绍,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之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上传测序数据。
许文波表示,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我国流行的动态和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以及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的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核酸和抗原等诊断试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记者陈芳、董瑞丰、顾天成、李恒)
【健康小贴士】
科学防疫小贴士丨新冠病毒感染者食养建议(通窍驱痛篇)
2022 12/21 19:33:02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科学防疫小贴士丨新冠病毒感染者食养建议(止咳化痰篇)
2022 12/21 21:24:14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对战奥密克戎 我的通关攻略
2022 12/20 18:50:37 来源:新华社
策划:王宇、陈芳
绘图:潘一景
文案:高松龄
国内部新媒体创意设计工作室制作
【相关阅读】
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①
不断筑牢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防控屏障——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②
在疫情防控中有力保障改善民生——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③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近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④
点击图片或扫码查看《个人防疫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