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网]武昌首义学院青协赴江西支教
青春网8月8日讯 7月7日,武昌首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暑期支教队前往江西松湖进行以“挥洒青春泪无悔,支教逐梦爱飞翔”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本次支教时间为15天,共有带队老师在内的17名志愿者。志愿者们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语数外的主课知识,还开展了安全教育、思想品德、音乐舞蹈、美工等许多副科的课程。
松湖镇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下辖的一个乡镇,位于新建区西南边陲,昌樟高速公路穿镜而过,锦江贯穿其中。交通不便造成了这里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到城市谋生,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港北小学坐落于松湖的一个偏远山村,一个环山却湖多河多的山村,志愿者担心缺乏安全防患意识孩子们会贪凉去水边玩耍,从而不小心发生意外,所以决定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以防水、防火、防虫蛇为重点,还普及与陌生人交往等知识。

“老师,留下来吃饭吧”
“老师,麻烦你们了!”“老师,今天留下来吃饭吧!”志愿者们在送孩子们回家时总是受到家长们热情的邀请。
孩子们上学路上有许多湖和水塘,考虑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志愿者们决定每天中午下午护送孩子回家。松湖的天气变化无常,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中午就变成了倾盆大雨,这给支教队员们护送孩子回家也造成了困扰。但没有一个志愿者抱怨过,松懈过。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港北村、堂上村、奇贝村的三支队伍就会在操场排好,分别由不同的志愿者清点人数,然后护送回家。
护送堂上村的温日诗说道:“每次送孩子们回家的路上,他们一起唱我在课堂上教过的歌,就觉得很开心。有一个孩子住的特别远,回家的路上太阳特别大,沿途的蚊虫也让人烦不胜烦,但当孩子到家,家长带着笑容对你说一声谢谢后,你会觉得被太阳暴晒也不算什么了。”
也有护送孩子们回港北村的兰航袒露,护送孩子们到家门口,就会有家长笑呵呵的道谢,邀请他一起吃饭。送完孩子回学校,也有回家了的孩子在家门口跟自己挥手打招呼。偶尔在路上遇到陌生的叔叔阿姨,他们也会吐着一口乡音跟志愿者打招呼。

墙绘文化进课堂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是志愿者舒娜正在为港北小学的同学们上美工课。为什么美工课上有古文?原来这是舒娜将墙绘文化带进了课堂。“这就是我们墙绘图案中大鱼海棠的由来。”
舒娜是支教队中负责教授美工的老师,同时也是墙绘装饰的负责人。得知要对港北小学的墙进行装饰,进行墙绘的时候,舒娜开始搜集各种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一次次的否决中,她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选择一些有文化内涵的卡通人物呢?于是,在翻查资料后,最终选定了小熊维尼、大鱼海棠、龙猫、海绵宝宝等美观孩子们又喜欢的人物。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这些墙绘的意义,舒娜还特意备课,将墙绘人物的文化内涵告诉孩子们。这就有了将古文带进课堂的一幕。
舒娜说,“当初我在看大鱼海棠时,觉得有句话特别让我有共鸣,这短短的一生,最终我们都会失去。你不防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我希望影响我的话也能带给孩子们正面能量。”她希望这些墙绘人物背后的精神,比如小黄人的草根精神,龙猫的“我们大笑看看,可怕的东西它就跑掉了”精神,能被孩子们理解并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谷堆中的第一次升旗
早晨6点的港北小学就已经忙碌不停,村子里的村民早早起来,将晒在港北小学操场的稻谷收起来,这一大早的忙碌都是为了港北小学的大事。8点的松湖,太阳高高挂在正上空。在操场上,几个学生正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这是港北小学在准备第一次升旗。
港北小学在志愿者到来的那天,港北小学刚刚完成升旗台的修建,旗杆都还没来得及立起来。修建的工人们没有弄懂旗杆的组装,于是,那天下午,志愿者们亲自上阵,帮助学校组装旗杆,并一起将旗杆立了起来。志愿者们笑称,“我们立了一个不倒的flag。”
支教的最后一天是港北小学的第一个升旗日,同学和志愿者们都有点紧张。志愿者们一遍遍教学生们,一会儿敬礼的姿势。而升旗的同学,一遍遍踩着音乐练习正步。终于,“请所有同学到操场集合站好。”港北小学的同学们有序的排着队伍进入操场,志愿者们站在队伍的前后,陪着同学们进行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音乐响起,拿着国旗的同学踢着正步从操场中往国旗台走来,在国旗台下站稳,将国旗系到旗杆上。“第三项,升旗。”随着口令和音乐的响起,手拿国旗的同学将旗子一扬,国旗随着拉动缓缓上升,操场其他的同学扬起手敬礼,在所有人的注目礼中,国旗升起来了,高高飘扬在港北小学的上空。孩子们身后的谷堆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此时,一位坐在教室门口的奶奶也笑了。这是其中一位升旗手的奶奶,她听说孙子今天要做升旗手,特意过来观看的。“这次的志愿者们做的很好,他们让我的孩子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奶奶笑着夸奖到。
赵越说到,“还在学校里集训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来这儿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现在我觉得,来这儿的意义就是放学送孩子回家时他们紧握者我们的双手;就是上课时他们看着黑板上的知识如饥似渴的眼神;就是下课玩耍时那一张张灿烂如花的笑脸。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不知道回忆还会剩下多少,但是我相信不管未来哪个时点回忆起在港北小学的这段时光都是快乐的;我也不知道很多年之后还能不能把孩子们刻在脑海,但是我能肯定的是我一定会把一起同甘共苦的十六个支教老师永远记在心中,爱你们每一个。”
大学生记者 毛丽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