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之窗]梦想就是成为一位好老师——访武昌首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优秀教师崔霞
中国高校之窗8月13日讯 有这样一位老师,课堂上喜欢与学生互动,课外积极与学生沟通,教书育人的同时,注重自我充电反哺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她就是武昌首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优秀教师崔霞。
崔老师告诉记者,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好老师。
教学有法
崔老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传授知识和引领学生成长的首要阵地。她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始终将学生能否更好学到知识置于教学设计的思考之中。思政课理论性强,如何寓教于乐,入情入理,让学生喜欢听,崔老师动了不少脑筋。她善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并结合OBE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图片、微视频、毛泽东诗词展、书画展等有趣活动拓展学生理论知识。 在一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微视频展播中,学生们以校园为背景,用真人秀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拍摄了一组纪念短片,就是崔老师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生们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习效果。
谈及课堂教学方法时,崔老师说读研时,导师总能把很晦涩的理论讲得有趣生动,自己听得津津有味,因而也希望自己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传授给学生。
为让学生更好学习课程,崔老师经常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乐于和学生交流。课间,经常会有同学主动和崔老师探讨疑惑,她总会理论联系实际,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有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仍不忘找崔老师一起谈论学术方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引导认知,启迪思想,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课程。崔老师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人才解释为德才兼备。这也是她对学生认真、对工作认真的理由,希望借此来影响学生。她号召同学们一定要走出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学习这门课,并从中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注重学习
对于“优秀教师”的称号,崔老师很谦虚,“在我看来这不止是我一个人的荣誉,学校所有教师都很优秀,我只不过是比较幸运而已。”
谦虚的背后,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努力付出和收获。在她看来,教学离开不了科研,科研是教学的活水源头。目前,崔老师已经先后主持了众多科研项目,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地域化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彩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学理形态研究》、湖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等,并参与了校级教研项目《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不仅如此,为了更好提升自己,崔老师现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攻读博士。
崔老师强调,除了自己要努力提升自我,集体的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她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思政课部的重视,这无疑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思政课部领头人张瑾老师,还有同事们的帮助也是自己成长的助力。
她介绍,由于思政课程的独特性,老师们会将教学计划分开备课,每位老师准备自己的教案,然后大家选一个空教室,轮流上去展示。通过这种备课方式,同事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也给学生们带来最优质的课堂体验。
珍惜缘分
谈及成为教师的契机,崔老师说这是“缘”。“小时候,大人总爱问,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我说,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我喜欢拿着粉笔在家里的门框上写写画画,模仿着教书的样子。”
对于“师生缘”,崔老师很珍惜。她将这种情感化为对学生的爱和认真负责。除了上好课,为让学生更好学习和运用知识,2017年,她和学生们共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小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论,提升学习效果。而学生也心存感激,教师节上课时,崔老师总能收到学生们的礼物,比如一枝新鲜的玫瑰,或是一个精心包装的苹果。她说,这些礼物虽然很小,但让她觉得尤为幸福。崔老师还特别提到每年学生对老师测评时写的话,她说,每一句都是对自己莫大的鼓励。
最后,她殷切寄语,希望大学生们都能成为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人,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