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武昌首义学院500多名学子情暖十堰转头沟

[十堰晚报]“云支教”助力山区乡村拔掉“老穷根”

更新时间:2020-11-12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十堰晚报11月5日讯(记者 徐正国 王琪 鲁巍“‘云支教’真是雪中送炭,他们不仅教得好,还为我们这些刚刚脱贫的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要不然我们每年要为孩子报培训班支出几千元。”近日,学生家长彭琴被感动之余,向十堰晚报报料:“这是一条值得报道的好新闻!”

记者随后采访发现,这个善举的行动者是来自英雄之城武汉的武昌首义学院的5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子。他们的支教行动只为助力拔掉远在千里之外的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的“穷根”。

因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转头沟村380户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40户791人,贫困发生率达到63%,是全省扶贫攻坚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

近几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该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于2017年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

随着脱贫攻坚战已接近尾声,往后支撑转头沟长远发展的人才问题怎么解决?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武昌首义学院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熊炎林在高兴之余不免有些忧虑。

原来,该村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全村380户1245人,大专以上学历不足50人,中专高中学历不足350人,初中文化水平的不足400人,文盲或半文盲多达445人。青壮年外出打工所得是主要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稍有闪失就会返贫。今年9月8日,武昌首义学院决定在转头沟村开展扶智教育,助力该村斩断代际传递的“穷根”。

随后,武昌首义学院分别从信息科学院、外语学院、城建学院、新闻法学院挑选了500多名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云支教”活动中。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每个周未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对转头沟村儿童进行“云支教”,辅导他们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课程。目前,该村全部98名孩子都享受到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特殊关爱。

根据武昌首义学院的支教计划,本次“云支教”助学计划将开展一年。学院公益组织“阳光爱心协会”将会根据情况,争取在明年暑期到转头沟村进行线下支教。


相关报道:

每到周末,村里近百名孩子都能在家接受来自武昌首义学院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云支教”

转头沟来了支不走的扶贫队



彭琴陪二女儿通过云课堂学习

“你知道一个数包含几位吗?”

“老师,这个我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

这堂跨越时空的“云支教”发生在10月31日上午,老师王振彪在千里之外的武昌首义学院,三年级学生龚梓涵则在我市张湾区方滩乡转头沟村的家里。

像龚梓涵一样,今秋开学起,每到周末,转头沟村近百名贫困户家的孩子,都能在家里接受来自武昌首义学院的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云支教”。

担当之问——

如何拔掉转头沟村穷根

“九沟十八岔,洼洼有人家,没有人家不算洼,看见烟跑半天……”这是转头沟村孩童都会唱的歌谣,描述的就是转头沟村山多地少、人烟分散的地理环境。

因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该村380户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40户791人,贫困发生率63%,是全省扶贫攻坚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

近几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该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于2017年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现整村脱贫。

由于“脱贫不脱政策”,该村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大。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武昌首义学院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熊炎林高兴之余,一直在思考:脱贫攻坚战已接近尾声,往后支撑村里长远发展的人才问题怎么办?

熊炎林的担扰不无道理。该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村380户1245人,大专以上学历不足50人,中专高中学历不足350人,初中文化水平的不足400人,文盲或半文盲多达450人。青壮年外出打工所得是主要经济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稍有闪失就会返贫。如果不提早对他们的后代进行扶志和扶智教育,穷根很难斩断。

如何将这里的乡亲们“扶上马送一程”?熊炎林带领的扶贫团队想到了教育扶贫这个“治根”之策。

“治根”之策——

让“云支教”成为不走的扶贫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一支来自高校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我们有条件更有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熊炎林说,“关键在于找到抓手,一抓到底。”

经过一番“诸葛会”,武昌首义学院决定为转头沟村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云支教”。

今年9月8日,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下发红头文件,在各学院分团委、各校级学生组织招募志愿者,决定从今秋开始,每个周末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对转头沟村的孩子进行“云支教”。

文件下发后,很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积极响应,武昌首义学院分别从信息科学院、外语学院、城建学院、新闻法学院挑选了500多名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云支教”活动中。

武昌首义学院校团委副书记罗菲介绍,本次支教志愿者都是由各个学院辅导员精心挑选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例如信科院招募数学老师,外语学院招募英语老师,新闻与法学院招募语文老师。

武昌首义学院要求这些志愿者完成三项任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学业辅导、心理陪伴、兴趣养成等志愿服务;根据帮扶学生实际情况,拓展学习资料,提供网课资源;建立学生学业记录档案,记录帮扶学生学业成长情况。

今秋开学后,经过精心准备,这些志愿者如期为转头沟村98名孩子开通云课堂,辅导他们学习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所有课程。

“这次支教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受益匪浅!”支教学子代表杨洋子说,“作为大姐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也很快乐。我不仅要引导他们好好学习,还要鼓励他们立志成才,将来参与建设美好家乡。”

根据武昌首义学院的支教计划,本次“云支教”助学计划将持续开展一年,也就是2020至2021学年度。学院公益组织“阳光爱心协会”将会根据情况,争取在明年暑假到转头沟村进行线下支教。

一举多得——

村里叫好孩子喜欢家长满意

“武昌首义学院的‘云支教’来得太及时了!”转头沟村村主任叶宁说,“我们现在虽然整村脱贫了,但要实现长远发展,最缺的就是人才。希望孩子们珍惜‘云支教’机会,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

“‘云支教’真是雪中送炭,老师们不仅教得好,还为我们这些刚刚脱贫的家庭减轻了很大负担,要不然我们每年要为孩子报培训班支出几千元。”学生家长彭琴深受感动,向十堰晚报提供了这条新闻线索。

彭琴有3个孩子,大女儿蔡美涵在十堰市四中读初二,二女儿蔡姿洋读幼儿园大班,分别通过“云支教”报了辅导班。“我还以为都是一个老师教,没想到一个科目一个老师,他们都很有亲和力。我小女儿的数学老师朗卡拉姆讲课特别有趣,孩子非常喜欢。”彭琴对大学生志愿者们连连称赞,“我家老大的英语成绩在支教老师的辅导下,进步挺大的。”

左眼失明的龚梓涵在方滩乡小学读三年级,因家庭条件困难,爸爸在十堰城区打工,她跟着奶奶在村里生活。

“龚梓涵很聪明,就是没人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家里条件差,我们从来没想过给她报补习班。”龚梓涵的奶奶侯金枝说,“幸好有这个辅导班,她现在不会写的作业都能在手机上问老师,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紧紧围着老师转,眼里格外有光。”

其实,在转头沟村很多家长心里,武昌首义学院的“云支教”就像一座巨大的灯塔,解决了孩子们的课外辅导问题,温暖了他们的心灵,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