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连续17年雄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首 连续7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专业排行榜首

[楚天都市报]走进首义学院 共赴追梦之旅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流光溢彩

科研创新活力无限

分享知识分享生活

快乐运动释放激情

楚天都市报6月26日讯(记者 邹浩 通讯员 张璐)武昌首义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前身是2000年创办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转设更为现名。学校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的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标准办学、敢为人先创新,矢志建设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有社会责任感、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22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七月花开,扬帆起航,武昌首义学院诚邀莘莘学子,共赴一场追梦之旅。

办学实力硬核  铸就人才摇篮

敢为人先办教育,自强不息育英才。武昌首义学院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引领下,踔厉奋发,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连续17年雄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首,连续7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专业排行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教学质量排行榜首。迭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民办大学排行榜首,荣获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十佳样本院校等各类誉称。

学校致力培养有责任担当、能力过硬、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业率稳居同类高校前列,其中近千人被外交部、水利部和省市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每年不少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力孵化学生实战创业。学校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30余项,学科竞赛获国家及省部级奖671项。大批学子经过训练磨砺,成为学术精英和企业老板。

学科专业一流  育人特色突出

设有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承继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以一流标准建设优势专业,以国家战略导向培育新兴专业,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土木工程等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学科和专业入选各类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引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全面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体系。推行“金课”建设体系,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化质量保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首义质量文化,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学习成效。

持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英、澳、日、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合作模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出国留学、海外游学、带薪实习和就业筑路奠基。

校企协同育人  赋能高质就业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了校企“共建共管共融共赢”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高位稳定。与华为、腾讯、中软国际、华中数控等200余家企业共建3个产业学院、9个本科新工科专业(其中4个获教育部立项建设)、18门新商科课程、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

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获批教育部 “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计划试点院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入选。44个合作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专家学者云集  科研助学增能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引培并举。拥有一支以国家“双一流”大学专家学者为领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86人,其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20人,高级职称教师427人,自有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近200人。一批国家级学者名师在这里躬身弘教,涌现出楚天学子、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等大批优秀教师典型。获批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坚持以科学研究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反哺教学。建有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6次。注重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将科研选题作为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就业考研和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提升。

学习环境优美  配套设施齐备

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武昌校区林秀花香、环境优雅,教学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体系完善,“外语学习共享空间”“森林餐厅”别具一格。嘉鱼校区紧邻武深高速,距武昌校区40分钟车程,校园湖秀山青、润心怡人,各类设施先进完备,学习生活舒适便利,为学生理想学习之地。

图书馆拥有两个校区四座馆舍,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700余个,配置先进自助服务设施。目前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70万余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电子图书300余万种、电子期刊113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同时拥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本地存贮资源和云共享资源。利用国内图书馆界资源构建“大馆藏”体系,保障师生可以获取到全国重点高校90%以上的文献资源。

建有74个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亿元。其中,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媒体融合仿真实验中心(湖北省首家)、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综合仿真实训室、高校直播实训基地(华中地区首家)等多个实践平台均为顶配。实践教学条件直接与行业产业和新技术发展对接。

校园文化多姿  涵育出彩人生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行、课内课外贯通、教育教学融合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五位一体”校园文化格局,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首义文化四合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砥砺成才。

学校多次获评湖北省文明校园,屡获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楚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大批优秀典型。

求学首义,追梦圆梦!精彩人生,从此起航!

相关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媒体聚焦

连续17年雄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首 连续7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专业排行榜首

[楚天都市报]走进首义学院 共赴追梦之旅

2022-06-27 17:15:03

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流光溢彩

科研创新活力无限

分享知识分享生活

快乐运动释放激情

楚天都市报6月26日讯(记者 邹浩 通讯员 张璐)武昌首义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前身是2000年创办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转设更为现名。学校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的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标准办学、敢为人先创新,矢志建设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师资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有社会责任感、专业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22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6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七月花开,扬帆起航,武昌首义学院诚邀莘莘学子,共赴一场追梦之旅。

办学实力硬核  铸就人才摇篮

敢为人先办教育,自强不息育英才。武昌首义学院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引领下,踔厉奋发,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连续17年雄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首,连续7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专业排行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同类高校教学质量排行榜首。迭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民办大学排行榜首,荣获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竞争力调查十佳样本院校等各类誉称。

学校致力培养有责任担当、能力过硬、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业率稳居同类高校前列,其中近千人被外交部、水利部和省市机关录用为公务员。每年不少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部分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力孵化学生实战创业。学校获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30余项,学科竞赛获国家及省部级奖671项。大批学子经过训练磨砺,成为学术精英和企业老板。

学科专业一流  育人特色突出

设有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承继华中科技大学王牌专业,以一流标准建设优势专业,以国家战略导向培育新兴专业,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土木工程等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学科和专业入选各类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引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全面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体系。推行“金课”建设体系,1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强化质量保障,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首义质量文化,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学习成效。

持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英、澳、日、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合作模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出国留学、海外游学、带薪实习和就业筑路奠基。

校企协同育人  赋能高质就业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了校企“共建共管共融共赢”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高位稳定。与华为、腾讯、中软国际、华中数控等200余家企业共建3个产业学院、9个本科新工科专业(其中4个获教育部立项建设)、18门新商科课程、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

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获批教育部 “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计划试点院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入选。44个合作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专家学者云集  科研助学增能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引培并举。拥有一支以国家“双一流”大学专家学者为领军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86人,其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20人,高级职称教师427人,自有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近200人。一批国家级学者名师在这里躬身弘教,涌现出楚天学子、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等大批优秀教师典型。获批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坚持以科学研究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反哺教学。建有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获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6次。注重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将科研选题作为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就业考研和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提升。

学习环境优美  配套设施齐备

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武昌校区林秀花香、环境优雅,教学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服务功能体系完善,“外语学习共享空间”“森林餐厅”别具一格。嘉鱼校区紧邻武深高速,距武昌校区40分钟车程,校园湖秀山青、润心怡人,各类设施先进完备,学习生活舒适便利,为学生理想学习之地。

图书馆拥有两个校区四座馆舍,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700余个,配置先进自助服务设施。目前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70万余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电子图书300余万种、电子期刊113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同时拥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源、本地存贮资源和云共享资源。利用国内图书馆界资源构建“大馆藏”体系,保障师生可以获取到全国重点高校90%以上的文献资源。

建有74个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亿元。其中,智能制造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媒体融合仿真实验中心(湖北省首家)、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综合仿真实训室、高校直播实训基地(华中地区首家)等多个实践平台均为顶配。实践教学条件直接与行业产业和新技术发展对接。

校园文化多姿  涵育出彩人生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行、课内课外贯通、教育教学融合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五位一体”校园文化格局,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首义文化四合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砥砺成才。

学校多次获评湖北省文明校园,屡获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楚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大批优秀典型。

求学首义,追梦圆梦!精彩人生,从此起航!

相关链接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