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艺术 感悟人生
张以庆在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方面获奖无数,其代表作有《舟舟的世界》、《英和白》等,为第五届全国范长江新闻奖得主之一。
功夫在诗外。张以庆坦言,同行之间的差别在于专业之外的因素。相比之下,因其长期坚持学习与实践,他的成绩与禀赋全都得益于自己的感性。何为感性?他首先在暗光之中播放了京剧《贵妃醉酒》,曲艺段子《丑末寅初》和彭丽媛表演的《霸王别姬》,让大家倾听音乐,从音乐里感受到美,就是感性。
主讲人通过透视文化艺术中的德育因子,阐述审美、感悟与人文素养的社会底蕴。结合自身经历,他提出了“有用无用论”、“功利非功利”的观点。“金钱永远不是第一重要的,必须找到那个永远的第一,比如说情感、追求等”。人总要有些追求,所以要审美。戏曲流传几百年而长久不衰,这就证明:审美需要一种对于美的执着。审美的眼光将贫乏的生活变成艺术,《城市之音》告诉我们:审美需要联想。残艺明星邰丽华那双慈悲若观音的眼告诉我们:对生活应该保有审美的敏感。《听禅》中的面面俱到告诉我们:审美应该是全方位的。张以庆演用这五块板搭建起了通往审美的桥梁。
审美编辑如何拓展?张以庆从审美反思角度强调,重点在于逆向思维,懂得将熟悉陌生化,将简单完美利用。比如拍摄广东佛山城市宣传片《听禅》时,张导演就违背常规,打破抓重点的黄金定律,而选择面面俱到,将佛山所有的特色一一呈现,将咏叹调和西洋歌剧融入到传统越剧中等。编导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须学会选择和判断,准确定位。
讲座最后,现场展示了由北大女生拍摄的《女生日记》视频。张以庆娓娓讲述道,大学生从“知道”到达“懂得”,这是思想之美。“大学四年是干什么的,就是一个从‘知道’到达‘懂得’的过程,审美也是一个从‘知道’到达‘懂得’的过程,我希望你们也能从‘知道’到达‘懂得’。”
演讲毕,现场学生踊跃提问,
记者 余小艳 陈慧 见习记者 李浩
编审 山嘉树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