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往届学生记者畅谈“我的团长我的团”
楚天都市报讯 同学少年,挥斥方遒。象牙塔里,迎来了多少新闻逐梦人,又留下多少精彩篇章。值此大学生记者团重建招新之际,本报特邀往届大学生记者中的代表,追忆那段激情飞扬的青春,讲述在本报编辑部里的成长故事,以期为有志于加入本报大学生记者团的朋友们带来一些感悟和启迪。
河南《大河报》大河传媒责任编辑 申志民
杨昌洪当上了《江汉商报》记者部副主任,曾维康保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覃杰在英国决定学传播,陈博雷、黄莹双双被楚天都市报录取……奥运年里,当楚天都市报第四届大学生记者团的老团员们,传来一个又一个喜讯时,我怎能不骄傲、不激动呢!
一年前,我们都是楚天都市报大学生记者团的一员,此时,我们这些有着“同一个梦想”的兄弟姐妹们,大多完成了进入社会时的一次华美转身。
回想起大学时代一起走过的一幕幕,至今感怀万千。每逢周末,我们多会欢聚一堂,相互赠阅各校校报,并一本正经地开与楚天都市报“青春校园”版面有关的选题会;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像编辑部的记者老师们一样,我们时刻处于一线采写状态,细心留意学校的细巨变化;节假日或者课余,我们频频来到楚天都市报编辑部,和记者老师一起烹制一道道颇有成就感的新闻盛宴。
新闻是激情人的事业。在属于我们的新闻路上,我感谢楚天都市报大学生记者团这个留下美好回忆的平台。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会再接再厉。(申志民:华中科大武昌分校毕业生,本报第四届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在校期间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近3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