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从这里放飞新闻理想

图为: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颁奖
楚天都市报12月31日讯
他们的脸上透着青涩,手里的笔却知道什么叫白纸黑字、一字千钧;
他们的言谈或许稚嫩,心里的尺却明白何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未来新闻人。
29日下午,第三届湖北日报十佳大学生记者颁奖暨文艺演出,在楚天传媒大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的詹蕙兰、武汉大学的戴娇娜、中国传媒大学的彭酉婷等10人,当选“十佳大学生记者”。
在新闻事业里安放青春
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创办于2012年3月,是湖北日报“开门办报”的生力军和党报集团引领主流舆论、服务高校青年的重要阵地。
成立近4年来,记者团在宜昌、襄阳、荆州、恩施建立分团,基本覆盖全省高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省外高校,成员累计万余名,拥有一报(《青春志》)两网(青春网、青春小微),是全国最大的高校原创新闻生产车间和传播阵地。记者团举办了青春大讲堂等活动,并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借助记者团平台,一大批青年学子走出象牙塔,深入新闻实践中,成为新闻事业的优质“后备军”。
此次获得“十佳大学生记者”荣誉的10位优秀团员,均通过记者团的实践活动提升了新闻采写、活动策划。十佳之一、中南民族大学的郎乾说,“它让我从一个学生记者走向社会,成为准新闻人,采写摄编能力得到了锻炼。”他坚信,无论媒介怎样变,新闻行业的核心不会变——它依然需要有人站在新闻战线的最前方,做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
新闻女神寄语青春后辈
晚会除了彰显青年人的风采,更传递出对新闻事业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景。
在揭晓“大学生眼中的名记者”网络投票结果后,获奖的湖北日报资深经济记者周芳寄语后辈,“锤炼思维,锤炼文字。这个时代不一定能出现伟大的经济学家,但一定能出现伟大的记者。”另一位获奖记者、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记者余宽宏用互联网语言招呼,“加入我们吧,你的心再大,这里都放得下。”
获“关心记者团工作园丁奖”的老新闻人朱学诗,分享了30年前“写错一个小数点,害苦一个厂”的“糗事”,叮嘱后辈要牢记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
湖北日报老新闻人、88岁的资深摄影记者张其军将晚会推向高潮。这位从上世纪50年代就扛着相机的老新闻人,忆及当年采访细节,未语泪先流。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原任团长、湖北日报记者吴擒虎,现任团长、武汉大学学生宣妍上台搀扶老人,誓言会从老一辈新闻人手中接过接力棒,让新闻理想薪火相传。
十佳大学生记者名单
詹蕙兰(清华大学)
戴娇娜(武汉大学)
彭酉婷(中国传媒大学)
郑祎敏(华中师范大学)
蒋旎(华中师范大学)
韦基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郎乾(中南民族大学)
王欣(湖北大学)
刘婷(武汉商学院)
任真良(武昌首义学院)
记者戎钰 摄影曲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