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晨报]英语面试 毕业生当场卡壳
武汉晨报讯 在市劳动就业局组织的“送岗位进校园”活动上,多家外企突然用英语面试,让不少毕业生现场卡壳。这些外企的人事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最看重毕业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求职态度,有无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等并不重要。
在上周末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体育馆里,招聘会吸引了附近多所高校学生前来应聘。刚参加了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姚璐,准备应聘荆州一家英资制造企业的进出口商务助理,当她做完自我介绍后,人事经理徐先生突然改英语,没聊几分钟她就频频卡壳、拙于应付,徐先生见状只好婉拒了她的简历。姚璐认为,很多化工行业的专业名词她从来没接触过,所以答不上来。对此,徐先生则表示,讲的其实都是“为什么要应聘我们公司、怎么看待这个职位”等很开放性的问题,并不涉及专业词汇,“她应该是准备不足”。果然,姚同学承认,她是从今年3月中旬以后才开始准备找工作的,事先也没有确定要去外企,所以不论是简历还是口语,都没有认真准备。
同样的,在另一家外资船务公司,人事经理刘先生英语面试的效果也不太理想,特别是有些学生的英语简历做得不错,但口语太差、“有货倒不出来”,对“外企工作需要哪些基本素质”等问题也没有自己的看法,投简历显得很随意,“因为是校园招聘,我们肯定不会太看重工作经验、业务知识等,我们愿意花一两年时间来培养,但很多人显然搞错了方向,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考级上”。
现场多家外企人事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来自菲律宾、印度甚至欧洲国家的人员都愿意应聘到武汉来工作,还有人是看了中文的招聘启事来投简历的,“他们事先都会上网找应聘公司的背景资料,谈起中国未来的发展机会也头头是道,反而比很多中国学生讲得好,这才叫有备而来”。
对此,武汉人力资源市场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永洪认为,很多应届生对应聘外企都存在误区,认为英语证书越多、越高级越有优势,其实第一要务是把口语练好,“日常交流都成困难,就别谈工作了”。此外,写简历和面试时,一定要多表达自己对应聘企业和职位的认识及自我规划,要让对方觉得自己能动口又能动脑,不能给人只会死读书或求职态度很随意的印象。
记者胡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