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那堂让人纠结的晚自习……
其实,强制晚自习制度对好学生没用,对成绩很差的学生也没用,因为他们即使上自习,也不怎么学习。可能对中间派的学生会有些帮助。既然如此,需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吗?
小王是东北某高校的学生。再过两个月,他就将结束自己的大一生涯,升入大二。但这几天,一个问题却老在他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原来,小王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规定:每周的周一到周五,大一学生必须每晚到教室上晚自习。小王的大一生活就是在一天天的晚自习中度过的。到了大二,这一强制性规定不存在,但小王的疑虑也就随之而来了。
支持还是不支持
在说明小王的疑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强制晚自习制度。事实上,他在大一时所经历的“晚自习生活”,在很多学校的学生中都普遍存在。
记者曾试图寻找“强制晚自习”制度最早在国内高校中出现的时间,但并没有找到。从媒体报道中,记者发现至少在2007年,广东部分学校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制度。近几年,出台相关制度的学校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在2011年,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便先后宣布了大一学生的晚自习制度。在这之前,包括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众多学校也早已制定了自己的晚自习制度。
当高中生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心目中的象牙塔,准备好好放松一下时,却发现还不得不重复高中的晚自习生活,他们感想如何?如今,一年的时间已过,对于这段经历,他们又作何评价呢?
小王自诩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因此对于学校的这一制度,他的心态很是矛盾:“其实我挺支持这个政策的,我准备以后考研,但在学习上,自己有时真管不住自己。有这样的外在压力,我觉得这一年还是学得挺踏实。不过话说回来,刚刚进入大学,谁又不想好好玩一玩呢?“
于是,小王给自己的态度作了如下概括:理智上支持,情感上纠结。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纠结,便有了进入大二后的疑虑:没有了晚自习,我还学得下去吗?
这样的疑虑也不是个例。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一学生对强制晚自习的态度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一股脑地表达着不满情绪。事实上,他们也能理解学校的一片苦心,“其实学校也是希望我们多学点东西,而且刚刚经过高三的紧张学习,突然放松下来对我们也不是好事,学校初衷肯定是好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物资学院的大一学生小周说,但有时在感情上却也不是完全能接受,毕竟这是一份外在的压力,有时觉得不太舒服。“挺纠结的”,小周笑着说。
自习室PK图书馆
除了上不上让人纠结之外,怎么上也是件让人很纠结的事情。
不久前,小王刚刚参加了学校的一场辩论赛,而辩论赛的辩题便是“对于拿一等奖学金的同学,有必要强制上晚自习吗?”
小王当时是反方辩手,但即使离开辩论场,他也坚持同样的观点。“人家能拿一等奖学金,就说明他学习刻苦,还有什么必要再强迫人家呢?”
其实类似的问题不单出现在辩论赛的赛场上,也出现在现实世界中。
2011年底,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出台新规定:补考之后,若仍有三门以上科目未通过者,将被强制要求上晚自习。如果学生违反规定,将按旷课论处。此举一经媒体报道,随即引起了社会的争论。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曾坦言:强制措施只对部分自觉性差,但服从性强的学生有效;对于真正无心向学的学生来说,作用有限。
在如何上自习的问题上,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
小巴也是北京物资学院的大一学生,对于晚自习制度。平时就很爱学习的她并不抵触,不过她也坦言,相比自习室,她其实更喜欢图书馆。
“自习室的环境有时不是太好。”小巴说,上班级里的晚自习,经常看到一两对情侣在座位上“卿卿我我”,还有一些说话的,相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让我选的话,我还是喜欢图书馆的环境,或者自己找一个相对人少的教室。”
在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对班级自习室的环境有些不满,当面对自习室与图书馆的选择时,也基本上都会选择后者。然而,强制晚自习却让这些学生必须待在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的自习室里。
“其实这种制度对好学生没用,对成绩很差的学生也没用,因为他们即使上自习,也不怎么学习。可能对中间派的学生会有些帮助。既然如此,需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吗?”一个学生问道。
学校同样挠头
在媒体的报道中,对于强制晚自习的弊端,学生们最突出的反映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甚至曾有某位学生在网上留言:“上了大二照样去上自习,让学校看看学生不是那么‘贱’!”此话虽有些极端,但也足见学生对失去信任感的不满。
既然在一些学生看来,强制晚自习制度虽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并不算十分完善,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加完善的替代品呢?
当记者就此向小巴询问时,她想了想:“在制度方面可以更加严格一些,增加一些考试的次数。”随即,她也笑了:“是不是还不如上晚自习?”
对于这一问题,不但学生没有很好的答案,学校同样觉得有些挠头。
“学校推行这种制度有他们的理由,但一味地强制学生上晚自习,的确不能算是一个好办法。”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陈晓宏表示,很多时候,学校本着很好的初衷去推行某项政策,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石油大学并没有实行强制晚自习的政策,但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几年前,为了防止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发短信,该校曾在上课时间将教室的手机信号屏蔽掉,此举赢得了很多学生的赞同,但有学生以安全为由表示反对。“学生们怕家长或亲友打电话找不着他们,其实仅仅上课几十分钟的时间,这种担心本没必要。”最终,在学生们的反对下,这项制度被取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争论的结束。“之前持支持态度的人们又纷纷质疑,为什么要取消这么好的政策?”
回到晚自习的问题上,陈晓宏表示,在理论上讲,大学生应该发挥自觉性,主动学习。但学校在某些方面的督促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问题。“或许我们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但至少应该加强校方与学生的交流,大家商量着办,总归是没错的。”
记者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