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楚天都市报]整月泡图书馆 一年写六篇论文 在英国读研要准备好吃苦

更新时间:2012-11-02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学校门户  

    在国内读大学的第一年,你可能会由衷地感觉到新鲜、自由和畅快;而留学生面临的局面就复杂多了:陌生的国度和文化,浓烈的思乡之情,独自打拼的寂寞,以及未来的种种挑战……上周和本期《教育》周刊,我们特别采访到两位刚刚安定下来的留学生,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异国新生活。

  周罛

  年龄:23岁

  就读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

  推荐机构:武汉澳际教育

  去英国才两个月,周罛已经在那里上过课、旅过游、看过医生、写过论文……“看起来很丰富,其实很单调。”周罛在电话里笑道。不过,作为一个freshman(新生),他目前还没有体会到一个人生活的困扰,没有想家的忧思,也没有接受全英文专业课的折磨。他用两个词概括了英国带给他的第一印象:严谨、包容。

  记者:之前在国内哪所学校读书,什么时候去的英国?

  周罛(以下简称周):我是8月26号到的,进行了为期四周的语言学习之后,就开始了在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习。之前我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读的本科,学电气工程。

  记者:能申请到诺丁汉大学,有什么经验吗?

  周:我的平均成绩都在85分以上,一般申请GPA达到80就够了。此外可能比较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吧。大二我去婺源支教过一个月,大三还在电力设计院实习了两个月。去年9月第一批申请,12月就接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通知。

  记者:之前一个月的语言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

  周:刚来一周的时候,我能听懂别人50%的话,现在基本能全懂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的严谨。这个月里,我们一个四人小组用两周时间完成了一篇3000字的论文,论文里面所有的数字都必须有出处,所有的符号、排序都有严格范式。组里的一个德国同学,写300字就花了3个多小时。举个例子,我用到一个数字是中国的人口数,大概多少亿,老师就要求我弄清楚是出自哪里的统计结果。

  记者: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周:这里的气候比想象中好,天很蓝,校园很漂亮,当地人也十分友好、包容。我第一次去火车站买票,因为种类太多搞不清楚,工作人员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

  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次我做饭不小心伤了手指,就到学校的医院去看病,晚上8点多到的,两小时后才见到医生,倒不是因为人多,而是他们都习惯先预约。那个医生非常和蔼,在我的要求之下打了疫苗,而且最后还没收一分钱。

  记者:平时的生活丰富吗?是否能适应这种大学生活?

  周:刚来第一个月是过渡阶段,有志愿者或者老师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教我们开账户等,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然后就是紧张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平时我住在学校,宿舍有8个人,每个人有单独的房间和浴室卫生间,共用大厨房,一般都自己做饭吃,因为外面太贵,而且难吃。其实国外的生活还是蛮无聊的,因为商铺一到下午5点全关门,只能在家看看书,跟朋友聊聊天。不过之前我抽空去谢菲尔德转了一圈,这个周末准备再去下伦敦,我是那种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的人。

  之前一位师姐告诉我,他们一年要写6篇论文,做一个毕业设计,光那个毕业设计就在图书馆整整泡了3个月。此外,我还面临着专业课语言的问题。所以对于在英国的研究生生活,我准备好了吃苦。

  记者:学校的社团活动有兴趣参加吗?平时跟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交往更多?

  周:社团有很多,但我感觉老外去的比较多,中国人都把时间拿来刻苦学习了,每次在图书馆外面排队等开门的几乎全是中国人。(中国学生整体比例高吗?)你不知道,我们专业有一半都是中国人。据说商科、金融更夸张,差不多80%吧,有些冷门专业就少了。

记者 刘微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媒体聚焦

[楚天都市报]整月泡图书馆 一年写六篇论文 在英国读研要准备好吃苦

2012-11-02 10:32:37

    在国内读大学的第一年,你可能会由衷地感觉到新鲜、自由和畅快;而留学生面临的局面就复杂多了:陌生的国度和文化,浓烈的思乡之情,独自打拼的寂寞,以及未来的种种挑战……上周和本期《教育》周刊,我们特别采访到两位刚刚安定下来的留学生,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异国新生活。

  周罛

  年龄:23岁

  就读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

  推荐机构:武汉澳际教育

  去英国才两个月,周罛已经在那里上过课、旅过游、看过医生、写过论文……“看起来很丰富,其实很单调。”周罛在电话里笑道。不过,作为一个freshman(新生),他目前还没有体会到一个人生活的困扰,没有想家的忧思,也没有接受全英文专业课的折磨。他用两个词概括了英国带给他的第一印象:严谨、包容。

  记者:之前在国内哪所学校读书,什么时候去的英国?

  周罛(以下简称周):我是8月26号到的,进行了为期四周的语言学习之后,就开始了在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习。之前我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读的本科,学电气工程。

  记者:能申请到诺丁汉大学,有什么经验吗?

  周:我的平均成绩都在85分以上,一般申请GPA达到80就够了。此外可能比较重要的是社会实践吧。大二我去婺源支教过一个月,大三还在电力设计院实习了两个月。去年9月第一批申请,12月就接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通知。

  记者:之前一个月的语言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

  周:刚来一周的时候,我能听懂别人50%的话,现在基本能全懂了。当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的严谨。这个月里,我们一个四人小组用两周时间完成了一篇3000字的论文,论文里面所有的数字都必须有出处,所有的符号、排序都有严格范式。组里的一个德国同学,写300字就花了3个多小时。举个例子,我用到一个数字是中国的人口数,大概多少亿,老师就要求我弄清楚是出自哪里的统计结果。

  记者: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周:这里的气候比想象中好,天很蓝,校园很漂亮,当地人也十分友好、包容。我第一次去火车站买票,因为种类太多搞不清楚,工作人员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

  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一次我做饭不小心伤了手指,就到学校的医院去看病,晚上8点多到的,两小时后才见到医生,倒不是因为人多,而是他们都习惯先预约。那个医生非常和蔼,在我的要求之下打了疫苗,而且最后还没收一分钱。

  记者:平时的生活丰富吗?是否能适应这种大学生活?

  周:刚来第一个月是过渡阶段,有志愿者或者老师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教我们开账户等,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然后就是紧张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平时我住在学校,宿舍有8个人,每个人有单独的房间和浴室卫生间,共用大厨房,一般都自己做饭吃,因为外面太贵,而且难吃。其实国外的生活还是蛮无聊的,因为商铺一到下午5点全关门,只能在家看看书,跟朋友聊聊天。不过之前我抽空去谢菲尔德转了一圈,这个周末准备再去下伦敦,我是那种能把生活安排得很好的人。

  之前一位师姐告诉我,他们一年要写6篇论文,做一个毕业设计,光那个毕业设计就在图书馆整整泡了3个月。此外,我还面临着专业课语言的问题。所以对于在英国的研究生生活,我准备好了吃苦。

  记者:学校的社团活动有兴趣参加吗?平时跟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交往更多?

  周:社团有很多,但我感觉老外去的比较多,中国人都把时间拿来刻苦学习了,每次在图书馆外面排队等开门的几乎全是中国人。(中国学生整体比例高吗?)你不知道,我们专业有一半都是中国人。据说商科、金融更夸张,差不多80%吧,有些冷门专业就少了。

记者 刘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