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新华网]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王炎坤: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更新时间:2013-12-18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学校门户  

 

 

新华网12月11日人物专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目前您所关注的是新华网2013“大国教育之声”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王炎坤王校长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访谈间,接受我们访谈。在节目一开始,还是请王校长介绍我们学校基本情况,让更多网友了解我们学校。

 

王炎坤: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在武汉南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办学在全国都是比较早,2000年8月就办了这个学校,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培养了三万九千余名本科生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学校经过十余年的办学,办学实力增强,也形成了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现在学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和受到学生的欢迎。

    

主持人: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我们知道一个品牌的诞生一般有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教学特色在哪里呢?

    

王炎坤: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注重养成教育,第二是坚持因材施教,第三是致力于实践创新。这跟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的。所谓注重养成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人文素质和他的自我、自信、自尊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学风方面也进行培养。这是一个方面。通过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能更好为社会服务。第二是因材施教,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来源特点,为了做好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的培养设计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他的情况,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差别。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设计了基层课程教育和模块,这样学生根据他的情况,可以在专业上选择他喜欢的模块进行发展和培养。第三是一批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在整个自我发展中,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比如说学生他有些发展将来还要升华的教育,还要进入研究生阶段,我们就有一批关于研究生的培养的一系列选修课,这样学生在他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来选择学习,有利于今后的发展。第三个致力于实践创新,我们致力于实践创新,主要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制定了每个专业都有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这个学生在学生进入培养以后,要给他设计将来形成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这个方面特别要注重这个方面。在实践教育方面,我们实践教育的课程比重比较大,在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等等方面,都专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对学生在研究创新方面,加强培养。这个方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类似学生教学跟科研相结合,教师在这个方面,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同时我们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和第二课堂,学生的创新活动做得比较普遍。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跟很多专业大赛中,学科大赛中获得了800多项奖,在省部级奖有30多项,这些学生获奖,是跟一本学校、二本学校是同台竞技,反映了我们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的特色大概在这几个能力。

    

主持人:创新也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相比较于同类院校,王校长我们学校脱颖而出,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肯定是有自己的优势,请王校长再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优势。

    

王炎坤:我们学校的优势主要在几个方面,围绕人才的培养,第一个注重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比如说关于实验室建设,关于图书馆的建设,比如校园信息网的建设,学校着力在硬件设施加大投入。到现在为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量108.86万册,国内外关于电子文献资料的文献库,我们学校全部都有,全部都购建了。实验室建设了一批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这样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园网,信息网,我们跟中国电信合作,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可能在高校里建得比较领先的。这个学校的校园网是学生手机可以上网查成绩,借书,包括生活所有的设施,比如说食堂、购物,一个手机到哪儿都通了。学校另外一个优势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学校现在有989位教师,学生是13839人。我们的教师里,一个是他的职称结构,老中青比较合理,第二年龄结合比较合理,再一个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我们的教师是强调除了他的理论知识,职称结构以外,我们要求教师都往双师方面培养,就是他理论上做教师教学,在在实践上也能做教师教学。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很多条件。我们给教师几个月时间,半个月时间到企业实践,因为我们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三,我们学校的办学管理规范,办学理念比较好,这是软的方面,所以学校从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办学,使我们学校能够在独立学院里做得比较好,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王校长,我们学校在未来有什么新的发展计划呢?

    

王炎坤:我们学校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把学校进一步在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方面,再着力加大建设,加大投入,比如说我们要做好专业学科建设,我们学校从前年就开始进行教师申请科研,现在在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学校加强了一批专业学科的重点建设,2013年学院已经建设了一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建设一批校级的品牌专业和重点的学科,我们也力争在本省建设一批省级的专业和学科,现在省里给我们有重点学科培育专业,也有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努力,把我们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尽快地发展好。

    

主持人:我们学校这次不负重望,在新华教育论坛中荣获了2013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在这里请王校长分享一下此刻的获奖心情?

    

王炎坤:非常高兴学校获得这个荣誉,当然了首先感谢新华网对我们学校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取得这个成绩是全校的老师、教职工和全校的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值得一提是新华网对我们学校的支持鼓励和鞭策,我们今后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进一步不负重望,把学校办得更好。

    

主持人:在这里特别祝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以后越办越好,同时也感谢新华网友对我们新华教育频道的支持和关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媒体聚焦

[新华网]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王炎坤: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013-12-18 10:52:03

 

 

新华网12月11日人物专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目前您所关注的是新华网2013“大国教育之声”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王炎坤王校长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访谈间,接受我们访谈。在节目一开始,还是请王校长介绍我们学校基本情况,让更多网友了解我们学校。

 

王炎坤: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在武汉南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办学在全国都是比较早,2000年8月就办了这个学校,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培养了三万九千余名本科生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学校经过十余年的办学,办学实力增强,也形成了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现在学校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和受到学生的欢迎。

    

主持人: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我们知道一个品牌的诞生一般有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教学特色在哪里呢?

    

王炎坤: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注重养成教育,第二是坚持因材施教,第三是致力于实践创新。这跟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相一致的。所谓注重养成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人文素质和他的自我、自信、自尊方面的培养。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学风方面也进行培养。这是一个方面。通过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走上社会的时候,能更好为社会服务。第二是因材施教,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来源特点,为了做好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的培养设计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他的情况,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差别。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设计了基层课程教育和模块,这样学生根据他的情况,可以在专业上选择他喜欢的模块进行发展和培养。第三是一批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在整个自我发展中,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比如说学生他有些发展将来还要升华的教育,还要进入研究生阶段,我们就有一批关于研究生的培养的一系列选修课,这样学生在他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来选择学习,有利于今后的发展。第三个致力于实践创新,我们致力于实践创新,主要是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制定了每个专业都有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这个学生在学生进入培养以后,要给他设计将来形成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这个方面特别要注重这个方面。在实践教育方面,我们实践教育的课程比重比较大,在学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等等方面,都专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对学生在研究创新方面,加强培养。这个方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类似学生教学跟科研相结合,教师在这个方面,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同时我们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和第二课堂,学生的创新活动做得比较普遍。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跟很多专业大赛中,学科大赛中获得了800多项奖,在省部级奖有30多项,这些学生获奖,是跟一本学校、二本学校是同台竞技,反映了我们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的特色大概在这几个能力。

    

主持人:创新也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相比较于同类院校,王校长我们学校脱颖而出,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肯定是有自己的优势,请王校长再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优势。

    

王炎坤:我们学校的优势主要在几个方面,围绕人才的培养,第一个注重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比如说关于实验室建设,关于图书馆的建设,比如校园信息网的建设,学校着力在硬件设施加大投入。到现在为止,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总量108.86万册,国内外关于电子文献资料的文献库,我们学校全部都有,全部都购建了。实验室建设了一批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这样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在校园网,信息网,我们跟中国电信合作,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可能在高校里建得比较领先的。这个学校的校园网是学生手机可以上网查成绩,借书,包括生活所有的设施,比如说食堂、购物,一个手机到哪儿都通了。学校另外一个优势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学校现在有989位教师,学生是13839人。我们的教师里,一个是他的职称结构,老中青比较合理,第二年龄结合比较合理,再一个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我们的教师是强调除了他的理论知识,职称结构以外,我们要求教师都往双师方面培养,就是他理论上做教师教学,在在实践上也能做教师教学。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很多条件。我们给教师几个月时间,半个月时间到企业实践,因为我们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三,我们学校的办学管理规范,办学理念比较好,这是软的方面,所以学校从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办学,使我们学校能够在独立学院里做得比较好,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王校长,我们学校在未来有什么新的发展计划呢?

    

王炎坤:我们学校发展在原有基础上,把学校进一步在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方面,再着力加大建设,加大投入,比如说我们要做好专业学科建设,我们学校从前年就开始进行教师申请科研,现在在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学校加强了一批专业学科的重点建设,2013年学院已经建设了一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建设一批校级的品牌专业和重点的学科,我们也力争在本省建设一批省级的专业和学科,现在省里给我们有重点学科培育专业,也有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努力,把我们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尽快地发展好。

    

主持人:我们学校这次不负重望,在新华教育论坛中荣获了2013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在这里请王校长分享一下此刻的获奖心情?

    

王炎坤:非常高兴学校获得这个荣誉,当然了首先感谢新华网对我们学校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取得这个成绩是全校的老师、教职工和全校的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的结果,特别是值得一提是新华网对我们学校的支持鼓励和鞭策,我们今后希望在这个方面能够进一步不负重望,把学校办得更好。

    

主持人:在这里特别祝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以后越办越好,同时也感谢新华网友对我们新华教育频道的支持和关注。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