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90后大学生走上乡村田梗 触摸“三万”脉动
荆楚网2月12日讯 当前,第四轮“三万”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2月12日,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走进鄂州市蒲团乡,沿着“三万”工作组的足迹,触碰新农村,感悟新三万。
在蒲团乡石竹社区,眼前的新农村景象令人耳目一新。别墅群、健身场、新堰塘,大学生记者们困惑了:这是城市,还是乡村?
几年前的石竹村一穷二白,如今的石竹社区已是现代化新社区的范本。点滴变化,“三万”工作组见证着,参与着。
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时间,各级干部十几万名走进全省两万多个村,开展“三万”活动。 “挖万塘”、“洁万家”、“惠万民”,一年一个主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惠及农民群众。
大学生记者团成员彭酉婷感慨,这次深入基层,让身处于象牙塔中的我们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了农村发展的新面貌。
记者团成员董雅婷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在蒲团乡,我们看到了春意兴起的山水、看到了朴实农民劳作,更看到了“三万”工作队为农民添的砖、加的瓦。从人资惠乡到文化惠民,“三万”队员走访万家为农民解决难题,促进了新农村发展,百姓为他们竖起了“联心”碑。
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采访手记
在我们为鄂州蒲团乡农村社区化,老百姓从土房搬入楼房,城际铁路连通,配套设施兴旺发展等成绩欢心鼓舞时。我们也看到了,仍有因种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们。他们没有土地和工作,只能依靠国家和政府给予帮助。未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三万”活动没有尽头。——王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这次“三万”活动采访团来到鄂州,深入到蒲团乡基层,让身处于象牙塔中的我们更真实、全面地了解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有欣喜,石竹村新型综合社区初见雏形,209户农民告别了陈旧的砖瓦房、水泥房,进驻到现代化的小别墅;我们有难过,绝症、智障、瘫痪等灾难让普通农户家庭因病返贫的情况仍旧存在,农村医改医保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有期待,历经数载的“三万”活动能逐渐成为一块坚硬的石子,在我省城镇一体化的改革深水中,激起官民鱼水情的涟漪,为祖国新型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彭酉婷华中师范大学
来到距离武汉30多公里的鄂州蒲团乡,看到了春意兴起的山水、看到了朴实农民劳作,更看到了“三万”工作队为农民添的砖、加的瓦。从人资惠乡到文化惠民,“三万”队员走访万家为农民解决难题,促进了新农村发展,百姓为他们竖起了“联心”碑。在我看来,这就是心连心的浓浓情份。——董雅婷武汉大学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有幸随着大学生记者团来到鄂州市华容区。狭窄逼仄的小路通向几名特困户的家,低矮昏暗的瓦房触目惊心,“三万”活动的新春慰问如同雪中送炭,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另一面,我们看到错落有致的新楼房,新型社区的逐步建立,农村产业化的稳健发展,农民脸上的笑容反应了农村工作的成效。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改革的福利,感受到国家的关怀,这才是最好的未来。——徐雅璇武汉大学
参加此次大学生记者团新春走基层系列活动,我们大学生记者不仅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多感受到的是心灵上的触动。跟随着专业记者先后走访“犟妈”易勤、“良心药”生产企业远大药业、湖北日报“三万”活动驻点蒲团乡。这些进工厂、走田间,与乡亲们促膝交谈的接地气采访,让我们与生活更贴近。今年的新春走基层虽然已经过去,但我时刻准备着再出发,追逐我的新闻梦。——杨成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记者 刘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