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田梗上触摸“三万”脉动
楚天都市报2月13日讯 以“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为主题的第四轮“三万”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省各地展开。昨日,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成员走进鄂州市蒲团乡,沿着“三万”工作组的足印,触碰新农村,感悟“新三万”。
别墅群、健身场、垃圾填埋场、社区服务中心……这是城市,还是乡村?12日,记者团走进蒲团乡石竹社区,眼前的新农村令人耳目一新。
几年前的石竹村一穷二白,如今的石竹社区已是现代化新社区的范本。点滴变化,湖北日报“三万”工作组见证着,参与着。
回想起2011年那个冬天,工作组组长王先华仍然历历在目。当年第一轮“三万”活动启动,王先华与工作队员每访一户,心里就“紧”一下。“种田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有的甚至80岁还在种田。”
现如今,这里的城镇化已经起步,农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变化。
“一辈子没哭过,那天我落泪了。”面对记者,当了几十年兵的郭垱社区书记郭才佳动情地说。他说的那一天,是湖北日报“三万”工作队员陈迹离开郭垱的那一天。
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让一个硬汉潸然泪下?
看到困难群众,自掏腰包补贴慰问;看到学校破旧,找关系友情赞助;看到路面塌了,筹资筹劳填坑补洼……
这些,怎能让人忘记。
数字显示,在四轮“三万”活动中,蒲团乡改造塘97口,新建垃圾池1000多个,植树2.6万棵……
裤腿沾着泥,背上流着汗。蒲团的农民笑谈:“现在的干部接地气了”。
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宏下村不足两个月,现在身上的书生气少多了。楚天金报记者肖洒笑谈:走村串户的时间长了,狗子见我都熟了。
研究农村要进村,研究农业要下田,研究农民要入户。只有放下“架子”,才能和老乡成为朋友。
蒲团乡党委书记余笑寒感慨:“三万”活动给了干部一个大练兵的舞台。
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 杨成 王喆 董雅婷 彭酉婷 徐雅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