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以包容心态看待高校设“学霸专座”
大连日报9月30日讯 据《武汉晨报》报道:日前,湖北武汉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给考研学生“定制”了598个实名制座位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据悉,准备考研的学生用一份签名承诺书、一张学生证和对应的一卡通号码,就可以顺利地申请办理一个实名制座位,这些不会被抢走的座位被戏称为“学霸专座”。
报道中提及,学校对实名制座位作出规定:对不是本人使用或连续三天及以上未使用座位的同学,将自动取消该生的实名制座位,以保障其他有需要的学生;相对于学校的学生阅读座位需求量来说,图书馆剩下的座位量是有富余的。由此可见,高校设立“学霸专座”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粗暴、拍脑门决定的,是出于人性化考量,既保障了考研学生的实际需要,又让其他学生正常的阅览学习需求不受到影响,在学校现有资源条件下,这一做法能够保障绝大多数学生的权益,称得上是“公平公正”。
“学霸”一词在网络中的含义是指那些特别擅长学习、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坐在“学霸专座”上的学生就一定是学业优等生吗?有没有普通却知上进的?有没有成绩不佳但“笨鸟先飞”的?有没有“偏才”、“怪才”的?一味将“考研专座”说成是“学霸专座”,刻意引爆所谓“资源分配不公”的话题,让人不得不警惕。
有评论认为,设立“学霸专座”折射出功利浮躁的价值取向,会挫伤非“学霸”的积极性,助长“学霸”的傲慢与骄傲。笔者认为,这完全是杞人之忧,愿意专心读书的人在哪儿读书都一样。所谓“学霸专座”是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的说法隐约流露出一股“恶意”,说白了,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在实名制座位上学习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热爱学习的、打算为了考研付出努力的,他们并没有按照成绩高低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学霸专座”是在学生需求的呼声之下应运而生的,人们不妨以包容心态看待这一现象,不必小题大做,总想弄出个大新闻。
鹿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