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武汉晚报]课堂上抢到“红包”要回答问题

高校老师另类教学方式引争议

更新时间:2016-10-27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武汉晚报10月27日讯  “微信抢红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在课堂上发红包的事您听过吗?武昌首义学院的老师就在课堂上发微信红包,规定抢到红包的同学必须回答问题。昨天,该校学生小吴发微博,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点赞。

学生:“微信抢红包”很新颖

小吴是该校新闻与法学学院的大三学生,这学期上了郑传洋老师的网络编辑与策划的课程,30多位学生和老师在一个微信群里。小吴介绍,这门课是与网络相关的课程,课堂上经常分析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排版、运营等案例。每次上课时郑老师在PPT上写出问题,留时间给学生思考,随后在微信群里发几块钱的红包,而抢红包的同学必须在群里回答问题。小吴说,昨天上课时郑老师发了5次红包,总额20元左右,每次红包个数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

对于微信群聊、红包进课堂的“新板眼”,很多学生觉得新鲜好玩。该院的小卢同学认为,在以往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中,有时学生参与讨论很被动,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会不好意思。而 “抢微信红包答题”的形式,既有趣味性,又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郑传洋老师说,他从去年开始尝试这种发微信红包鼓励学生答题的教学方式,是想增强教学的娱乐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学生们在微信群里回答问题时,答案能快速让全班同学看到,更方便互相分享与交流。

对此,武昌首义学院宣传部的王艳青副部长说,这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不长,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专家:有待商榷 希望谨慎对待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武汉大学的尚重生教授认为,这是将课堂教学娱乐化的表现。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物质激励,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发红包和抢红包本身是花费时间的,学生可能会关注是否抢到红包,攀比抢到红包的金额,干扰教学秩序。他认为,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应该以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为标杆,希望老师谨慎对待。

华中师范大学的梅志罡教授认为,这种做法相当于“点名”,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熟练运用网络编辑工具,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教学形式的有益探索。

见习记者付豪 通讯员吴睿 焦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媒体聚焦

[武汉晚报]课堂上抢到“红包”要回答问题

2016-10-27 14:36:22

武汉晚报10月27日讯  “微信抢红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在课堂上发红包的事您听过吗?武昌首义学院的老师就在课堂上发微信红包,规定抢到红包的同学必须回答问题。昨天,该校学生小吴发微博,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点赞。

学生:“微信抢红包”很新颖

小吴是该校新闻与法学学院的大三学生,这学期上了郑传洋老师的网络编辑与策划的课程,30多位学生和老师在一个微信群里。小吴介绍,这门课是与网络相关的课程,课堂上经常分析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排版、运营等案例。每次上课时郑老师在PPT上写出问题,留时间给学生思考,随后在微信群里发几块钱的红包,而抢红包的同学必须在群里回答问题。小吴说,昨天上课时郑老师发了5次红包,总额20元左右,每次红包个数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

对于微信群聊、红包进课堂的“新板眼”,很多学生觉得新鲜好玩。该院的小卢同学认为,在以往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中,有时学生参与讨论很被动,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会不好意思。而 “抢微信红包答题”的形式,既有趣味性,又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教学效率。

郑传洋老师说,他从去年开始尝试这种发微信红包鼓励学生答题的教学方式,是想增强教学的娱乐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学生们在微信群里回答问题时,答案能快速让全班同学看到,更方便互相分享与交流。

对此,武昌首义学院宣传部的王艳青副部长说,这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时间不长,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专家:有待商榷 希望谨慎对待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武汉大学的尚重生教授认为,这是将课堂教学娱乐化的表现。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物质激励,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发红包和抢红包本身是花费时间的,学生可能会关注是否抢到红包,攀比抢到红包的金额,干扰教学秩序。他认为,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评价应该以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率为标杆,希望老师谨慎对待。

华中师范大学的梅志罡教授认为,这种做法相当于“点名”,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熟练运用网络编辑工具,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对教学形式的有益探索。

见习记者付豪 通讯员吴睿 焦姣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