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长江商报]“百万大学生留汉”引凤 新一线城市渐受应届生青睐

更新时间:2018-11-20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长江商报11月19日讯(本报记者 张衡 通讯员 常书菲)毕业后是去北上广深工作,还是回家乡发展,或是留在读书城市寻求机遇,是很多毕业生面临的选择。

近日,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举办2018年秋季校园巡回招聘武汉大学专场活动,不少本科应届生“组团”到招聘现场了解武汉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招才引智政策不断升级,释放出强烈的爱才惜才信号,无论是在落户政策还是在购房政策方面,相关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与此同时,互联网、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企业也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使之成为不少毕业生的新选择。

新一线城市渐受青睐

对武昌首义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美丽而言,这个毕业季是幸运的,她的毕业设计——“武汉印象”系列文创作品中的黄鹤楼造型毛笔架,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蔡美丽有不少学长、学姐选择前往北上广深发展,可四年求学时光让她爱上了武汉这座城市。临近毕业时,蔡美丽认真了解了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今年8月,她在政策的鼓励下,正式将户口从家乡四川德阳迁入了武汉。这些年来,武汉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她相信留在这里,一定会大有作为。

随着近年来武汉、成都、天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升级,不少应届生将目光转向此类城市。武汉一企业园区负责人张先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以往大学生们选择就业更看重薪酬待遇,近年来毕业生会关心股权奖励、转岗、晋升空间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关注点灵活就业。

数据显示,2018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20万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在人才求职的行业选择和企业职位供给上带来明显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再次进入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前五,“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相关新兴产业集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

企业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

日前,小米集团《搬迁员工相关福利政策》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该文件称,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的员工,基本工资不变,获得3万元搬迁福利费,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影响可立即购房。

目前,备受关注的小米武汉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开始打围。该项目可容纳约3000人办公,而雷军对武汉总部的远期规划是1万人规模。去年11月18日,小米“第二总部”入驻光谷金融港,“雷军系”旗下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的武汉总部同步落户。在金融港武汉总部大楼里,员工已有800多人。加上武汉市内13个小米之家及仓储物流的员工,小米武汉总人数超1000人。

不仅是小米,今年以来,蔚来汽车、快手、亚洲航空、科大讯飞等快速发展企业集中落地新一线城市。一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武汉、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在人才集聚、土地价格、消费市场等方面,相较于一线城市而言具有后发优势,吸引着不少快速成长企业乃至知名企业入驻。

新一线城市如何留住人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傅新平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转移升级的深入,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各有偏重,不少城市是根据自身特点“定向”抛出橄榄枝。例如科研人员希望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企业管理人才则希望拥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等。这需要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自然环境,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等“软实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媒体聚焦

[长江商报]“百万大学生留汉”引凤 新一线城市渐受应届生青睐

2018-11-20 16:30:01

长江商报11月19日讯(本报记者 张衡 通讯员 常书菲)毕业后是去北上广深工作,还是回家乡发展,或是留在读书城市寻求机遇,是很多毕业生面临的选择。

近日,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举办2018年秋季校园巡回招聘武汉大学专场活动,不少本科应届生“组团”到招聘现场了解武汉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招才引智政策不断升级,释放出强烈的爱才惜才信号,无论是在落户政策还是在购房政策方面,相关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与此同时,互联网、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企业也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使之成为不少毕业生的新选择。

新一线城市渐受青睐

对武昌首义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美丽而言,这个毕业季是幸运的,她的毕业设计——“武汉印象”系列文创作品中的黄鹤楼造型毛笔架,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蔡美丽有不少学长、学姐选择前往北上广深发展,可四年求学时光让她爱上了武汉这座城市。临近毕业时,蔡美丽认真了解了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今年8月,她在政策的鼓励下,正式将户口从家乡四川德阳迁入了武汉。这些年来,武汉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她相信留在这里,一定会大有作为。

随着近年来武汉、成都、天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升级,不少应届生将目光转向此类城市。武汉一企业园区负责人张先生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以往大学生们选择就业更看重薪酬待遇,近年来毕业生会关心股权奖励、转岗、晋升空间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关注点灵活就业。

数据显示,2018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20万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在人才求职的行业选择和企业职位供给上带来明显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再次进入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前五,“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相关新兴产业集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

企业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

日前,小米集团《搬迁员工相关福利政策》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该文件称,在2019年3月底前从北京迁往武汉、南京的员工,基本工资不变,获得3万元搬迁福利费,不受当地限购政策影响可立即购房。

目前,备受关注的小米武汉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开始打围。该项目可容纳约3000人办公,而雷军对武汉总部的远期规划是1万人规模。去年11月18日,小米“第二总部”入驻光谷金融港,“雷军系”旗下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的武汉总部同步落户。在金融港武汉总部大楼里,员工已有800多人。加上武汉市内13个小米之家及仓储物流的员工,小米武汉总人数超1000人。

不仅是小米,今年以来,蔚来汽车、快手、亚洲航空、科大讯飞等快速发展企业集中落地新一线城市。一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武汉、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在人才集聚、土地价格、消费市场等方面,相较于一线城市而言具有后发优势,吸引着不少快速成长企业乃至知名企业入驻。

新一线城市如何留住人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傅新平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转移升级的深入,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各有偏重,不少城市是根据自身特点“定向”抛出橄榄枝。例如科研人员希望拥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企业管理人才则希望拥有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等。这需要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自然环境,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等“软实力”。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