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6所高校食堂 近三成剩饭族女生多过男生

更新时间:2014-10-18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长江日报10月17日讯  昨日,武汉理工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微信公众号晒出学子光盘照片,呼吁节约每一粒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是世界粮食日,“央视新闻”微博晒出的一组种田老农龟裂的手的组照,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友中引发强烈共鸣,截至昨晚8时转发超过4万人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昨日,本报记者走访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6所高校食堂,目睹到的情况是有喜有忧:有人每天“光盘”已成习惯,有人剩饭却是各有理由。

女生比男生剩饭多

昨晚6时,武汉大学工学部桂园食堂正是就餐高峰。记者看到,容纳约160人的食堂基本坐满,不断有学生进进出出,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吃完所点的饭菜。大一学生小柳说,“能吃多少就看着点,所以差不多能吃完”。

就餐完毕后,学生们会把餐盘送到指定地点。在餐盘收理处,记者随机数了20多名吃完饭送餐盘的学生,发现餐盘基本上是“光”的。

下午5时40分左右,记者赶到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北一食堂。该食堂600余个座位,5时半到6时半是晚餐高峰,记者停留20多分钟,仔细观察,几乎无人剩饭。

刚打完球的能动学院学子小吴点了个粉丝煲,又点了份炒面,“感觉每天都吃不饱,可能是消耗大吧,一般都‘光盘’了,没有刻意去响应‘光盘行动’”。回收点的阿姨介绍,还是有剩饭的情况存在,每个餐点回收近一两桶泔水,“男孩子剩饭的少些,有些女孩子只吃菜,剩很多米饭。”

中午12时,记者到武汉商学院北区食堂蹲守20分钟,看到50名同学中有42名学生基本“光盘”。8名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剩余稍多,女生们解释,“其实大家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为胃口不好或有时味道不好才没有‘光盘’”。

约三成有剩饭习惯

中午12时就餐高峰,记者到华中农业大学荟园食堂一楼进行了走访。据食堂方面介绍,午餐时段就餐人数约在1200人,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大概三成左右学子有剩饭习惯。

在中南民族大学二食堂,记者经过半小时观察,看到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光盘”。记者统计了一下,半小时内,仅观察的回收车便有超过80名学生来送碗碟,而近60人的碗碟都比较干净,其余不少学生碗中还有剩饭剩菜。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西区学生食堂是该校一个较大的食堂,昨日12时,记者在餐盘回收车旁观察到,64个人中有45人将盘中饭菜全部吃完,“光盘率”达到70%。剩饭的19人中,记者随机采访了3人,一人是因为还不饿,所以吃不下;一人是因为饭菜有的没熟透,所以选择不吃;另一个学生认为饭菜不好吃,所以没吃完。

来自该校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大二的“光盘”族王同学表示,平时基本上都会将饭菜吃光,“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

【声音】

“浪费粮食不是给我们工作添麻烦,是坏了习惯。米饭几毛钱是不贵,但我们父母那一辈都欠不到,饥荒时都要吃树皮啊!伢们哪里晓得这些”。——武汉理工大学食堂餐盘回收点阿姨

“如果浪费就觉得很可惜,心里不舒服。毕竟是用钱买的要节约。很多其他贫穷地方的人都吃不上饭,自己就更没理由浪费了”。 ——华中农大“光盘族”倪寒佩

记者刘睿彻 李佳 陈诚  黄莹 黄琪 实习生刘婷 肖敏 孙志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媒体聚焦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6所高校食堂 近三成剩饭族女生多过男生

2014-10-18 14:42:07

 

长江日报10月17日讯  昨日,武汉理工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微信公众号晒出学子光盘照片,呼吁节约每一粒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是世界粮食日,“央视新闻”微博晒出的一组种田老农龟裂的手的组照,在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友中引发强烈共鸣,截至昨晚8时转发超过4万人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昨日,本报记者走访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6所高校食堂,目睹到的情况是有喜有忧:有人每天“光盘”已成习惯,有人剩饭却是各有理由。

女生比男生剩饭多

昨晚6时,武汉大学工学部桂园食堂正是就餐高峰。记者看到,容纳约160人的食堂基本坐满,不断有学生进进出出,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吃完所点的饭菜。大一学生小柳说,“能吃多少就看着点,所以差不多能吃完”。

就餐完毕后,学生们会把餐盘送到指定地点。在餐盘收理处,记者随机数了20多名吃完饭送餐盘的学生,发现餐盘基本上是“光”的。

下午5时40分左右,记者赶到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北一食堂。该食堂600余个座位,5时半到6时半是晚餐高峰,记者停留20多分钟,仔细观察,几乎无人剩饭。

刚打完球的能动学院学子小吴点了个粉丝煲,又点了份炒面,“感觉每天都吃不饱,可能是消耗大吧,一般都‘光盘’了,没有刻意去响应‘光盘行动’”。回收点的阿姨介绍,还是有剩饭的情况存在,每个餐点回收近一两桶泔水,“男孩子剩饭的少些,有些女孩子只吃菜,剩很多米饭。”

中午12时,记者到武汉商学院北区食堂蹲守20分钟,看到50名同学中有42名学生基本“光盘”。8名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剩余稍多,女生们解释,“其实大家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为胃口不好或有时味道不好才没有‘光盘’”。

约三成有剩饭习惯

中午12时就餐高峰,记者到华中农业大学荟园食堂一楼进行了走访。据食堂方面介绍,午餐时段就餐人数约在1200人,根据现场走访和调查,大概三成左右学子有剩饭习惯。

在中南民族大学二食堂,记者经过半小时观察,看到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光盘”。记者统计了一下,半小时内,仅观察的回收车便有超过80名学生来送碗碟,而近60人的碗碟都比较干净,其余不少学生碗中还有剩饭剩菜。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西区学生食堂是该校一个较大的食堂,昨日12时,记者在餐盘回收车旁观察到,64个人中有45人将盘中饭菜全部吃完,“光盘率”达到70%。剩饭的19人中,记者随机采访了3人,一人是因为还不饿,所以吃不下;一人是因为饭菜有的没熟透,所以选择不吃;另一个学生认为饭菜不好吃,所以没吃完。

来自该校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大二的“光盘”族王同学表示,平时基本上都会将饭菜吃光,“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

【声音】

“浪费粮食不是给我们工作添麻烦,是坏了习惯。米饭几毛钱是不贵,但我们父母那一辈都欠不到,饥荒时都要吃树皮啊!伢们哪里晓得这些”。——武汉理工大学食堂餐盘回收点阿姨

“如果浪费就觉得很可惜,心里不舒服。毕竟是用钱买的要节约。很多其他贫穷地方的人都吃不上饭,自己就更没理由浪费了”。 ——华中农大“光盘族”倪寒佩

记者刘睿彻 李佳 陈诚  黄莹 黄琪 实习生刘婷 肖敏 孙志鹏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