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视频新闻正文详情

新起点 新跨越

null

更新时间:2007-04-16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null

金鸡踏雪去,银犬献瑞来。新年旧岁的交替如期而至。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给世人留下了一帧帧爽目的背影。分校党组织关系转入华中科技大学,总校副校长冯向东兼任武昌分校党委书记,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程告捷,这表明我校党政关系更加顺畅,党的建设和行政工作迈向了正规化新起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17000多名学生的寝室平安大搬迁,这表明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素质的提升均有新突破;公开招聘副校长、学生处处长,校方与全体教职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这表明我校人事工作进入到民主、规范、法治的新阶段;国际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以及建筑学与城市规化系当年建成招生,这表明我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的应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连续三届专科毕业生创造就业神话,首届本科毕业生精彩亮相,这表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高度;国际教育学院洋气磅礴的教学楼横空出世,这表明我校投资之剑此后将直指新方向。总之,鸡年是唱得很响的一年;办学的五年是高歌猛进的五年。五年的办学成绩,把武昌分校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年根岁首,盘点年度工作的“菜单”,回眸办学五年来的春花秋实,我们可以自慰,可以自勉,但绝不可以自夸,更不可以自大。在高等教育这条肩摩毂击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强劲的竞争力,我们就会落下,直至出局。为了确保我校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实现新的跨越,2006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念好“三字经”———特、优、实。

    所谓“特”,就是要有一些特别的创意,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设置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点的教师,造就有特长的学生,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准确的:办大众化教育,育应用型人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定位是所有独立学院共通的定位。换句话说,这种定位取决于独立学院的共性而非某所独立学院的个性。就我校而言,应该将“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等抽象的理念具体化、特色化,使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用得上的操作方案。如,在专业设置上,切实以社会需求、尤其是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重点专业,调配重点师资,武装重点教研室,实行重点突破;在学用对接上,切实实行“订单”培养,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适用人才;在教材编写上,切实以岗位职能、技能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切实以实习、实训、实践为主要途径,让学生试“就业”,提前“上岗”进入工作状态。又如,在办学模式上,也可独僻蹊径,由一元化模式(第一型教育———在学者的教育)向多元化模式(第二型教育———在职者的教育、第三型教育———退休者的教育)发展。

    所谓“优”,就是充分发挥独立学院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势,优化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质量,优化办学效益,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优化之路。如行政管理,在机构设置上不求大而全,力求少而精;在进人用人上不唯学历文凭,注重真才实学;在报酬待遇上,淡化职务职称意识,注重实效实绩。再如师资建设方面,要树立揽四海英才、采百家之长的理念,摈弃僵化机械的条条框框,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拆除国籍、身份、年龄、资历、职称的藩篱,让天下英雄乐入吾彀中。

    所谓“实”,就是求大众化教育之真,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实,走真抓实干之路。为了对学生及其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为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我校健康持续发展,全校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务必切实转变作风,摸实底,说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力争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检查评估。

    只要创立特色,发挥优势,埋头实干,武昌分校两万名师生员工就一定能够挥动如椽大笔,在2006年这幅长卷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视频新闻

新起点 新跨越

2007-04-16 10:37:14

金鸡踏雪去,银犬献瑞来。新年旧岁的交替如期而至。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给世人留下了一帧帧爽目的背影。分校党组织关系转入华中科技大学,总校副校长冯向东兼任武昌分校党委书记,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程告捷,这表明我校党政关系更加顺畅,党的建设和行政工作迈向了正规化新起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17000多名学生的寝室平安大搬迁,这表明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素质的提升均有新突破;公开招聘副校长、学生处处长,校方与全体教职员工签订聘用合同,这表明我校人事工作进入到民主、规范、法治的新阶段;国际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以及建筑学与城市规化系当年建成招生,这表明我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的应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连续三届专科毕业生创造就业神话,首届本科毕业生精彩亮相,这表明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高度;国际教育学院洋气磅礴的教学楼横空出世,这表明我校投资之剑此后将直指新方向。总之,鸡年是唱得很响的一年;办学的五年是高歌猛进的五年。五年的办学成绩,把武昌分校托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年根岁首,盘点年度工作的“菜单”,回眸办学五年来的春花秋实,我们可以自慰,可以自勉,但绝不可以自夸,更不可以自大。在高等教育这条肩摩毂击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强劲的竞争力,我们就会落下,直至出局。为了确保我校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实现新的跨越,2006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念好“三字经”———特、优、实。

    所谓“特”,就是要有一些特别的创意,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设置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点的教师,造就有特长的学生,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准确的:办大众化教育,育应用型人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定位是所有独立学院共通的定位。换句话说,这种定位取决于独立学院的共性而非某所独立学院的个性。就我校而言,应该将“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等抽象的理念具体化、特色化,使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用得上的操作方案。如,在专业设置上,切实以社会需求、尤其是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重点专业,调配重点师资,武装重点教研室,实行重点突破;在学用对接上,切实实行“订单”培养,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零距离”适用人才;在教材编写上,切实以岗位职能、技能的培养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切实以实习、实训、实践为主要途径,让学生试“就业”,提前“上岗”进入工作状态。又如,在办学模式上,也可独僻蹊径,由一元化模式(第一型教育———在学者的教育)向多元化模式(第二型教育———在职者的教育、第三型教育———退休者的教育)发展。

    所谓“优”,就是充分发挥独立学院新机制、新模式的优势,优化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质量,优化办学效益,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优化之路。如行政管理,在机构设置上不求大而全,力求少而精;在进人用人上不唯学历文凭,注重真才实学;在报酬待遇上,淡化职务职称意识,注重实效实绩。再如师资建设方面,要树立揽四海英才、采百家之长的理念,摈弃僵化机械的条条框框,采取灵活务实的方法,拆除国籍、身份、年龄、资历、职称的藩篱,让天下英雄乐入吾彀中。

    所谓“实”,就是求大众化教育之真,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实,走真抓实干之路。为了对学生及其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为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我校健康持续发展,全校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务必切实转变作风,摸实底,说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力争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检查评估。

    只要创立特色,发挥优势,埋头实干,武昌分校两万名师生员工就一定能够挥动如椽大笔,在2006年这幅长卷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