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面临生源隆冬 寻找突围之道
近日,北京市教委重申了关于民办高校刊登招生广告的规定,并着重做了进一步细化,其中对于民校招生广告的内容加以了严格的限定,比如禁用一些极端性宣传用语,诸如“包分配”、“百分百就业”等等,这些词语几乎全部是过去民校招生广告中最普遍使用的一些词汇。业内人士称,生源实乃民校生存之“命脉”,有关部门把紧招生宣传之关口,加之今年的考生基数仍处下滑趋势,在这样严酷的“隆冬时节”,民办高校能否继续坚持独善其身、待到大地春回令人关注。
●生源萎缩让民校处境雪上加霜,急需政策扶持
展望今年的招生状况,培黎大学余临院长表示,目前的形势还是不乐观,总体招生状况仍会下滑,因为今年的考生基数比去年还少。笔者采访某知名民校校长时,此人就明确表示,现在已经转行,不再从事民办教育了。据了解,不少过去曾经热衷于民办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和知名人物现如今纷纷转业谋生或者退居二线,笔者跟踪了解了这些民校领导办学探索中的种种革新图强方式时,也深感他们的艰辛。
余临院长介绍说:“现在的社会观念、家长观念普遍向公立学校倾斜,认为民办高校比不上公立校而形成了一种对民办学校根深蒂固的成见。反观自身,民办学校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先天不足,无论对于老师、对于学生还是对于主办方来说,都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性鼓励政策。对于民校的老师来说,因为民办高校属于‘民非法人’(民办非公企业单位),而不像公办高校那样属于事业法人,所以老师们享受的待遇与公立学校的老师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退休教师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按照教师薪金来说,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民办学校要自己从老师的薪水中扣钱给老师上保险,所以实际上老师拿到的工资就少了,这样一方面加重了学校的负担,一方面也直接导致了师资不稳定的状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部分奖学金名额学校暂时争取不下来,有些民校的学生甚至买火车票都不能享受学生优惠。学校的奖学金也是近两年才争取下来的。上级给学校的科研项目少,科研资金不足,学生的实践机会也不如公办学校那么多,这样就导致了难以挽回的生源低谷。对于学校主办方来说,民校主办者常被“矮化”,被视作为以赢利为目的。
又是一年高考将至,面对民校数量不减生源减的严峻形势,面对民校后天难以弥补的先天缺陷,民办高校将会何去何从?
●招生宣传严格管理,稳中求变
难以弥补先天不足的民办高校想要求生,只有握紧“生源”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招生手段、预防生源流失手段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搬出“就业王牌”,有的学校发放冒牌通知书,有的学校甚至挂出了“免费读大学”的幌子吸引生源,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规定严加管理。培黎大学余临院长称:“今年规定的细化是向民校强调招生要切合实际,严格规范自己的宣传词语,不能‘打擦边球’。”
在这样的生源“隆冬”对招生方式加以控制和规范,旁人都为民校主办者捏了把汗,但雄厚实力的民办高校却十分感激规定的出台,他们纷纷表示,这样有助于维系一个良好的、诚信的环境,有助于学校与学校间的公平竞争,而对于一直诚信办学的民校的生源不会有不利影响。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军老师说:“民办学校招生靠口碑。学校的办学实力能够很好的说明问题。对于近日教委出台的民办高校刊登招生广告的细则规定,学校也正在严格招生过程中的细节安排,学校一直十分慎用某些极端性词汇,学校已经连续三年未出现违规宣传,对于今年的招生,从外部来讲将更加规范,学校自身的工作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之中。”刘军老师承认,今年从生源来看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但是她表示,学校几年来的办学积累已经为“过冬”做了准备。在宣传方面,学校会“对在校高中生进行宣传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与此同时,实事求是地宣传学校,合理收费。”
吉利大学宣传中心负责人表示:“虽然生源基数下降,宣传内容受限,但是会通过其他方式去弥补。比如学校大力推出的网络宣传,当然还包括平面的文字宣传等等。现在的技术发达了,有越来越多的宣传方式可以为学校所用。面对今年的客观情况,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实现网络优化,利用网站、论坛、搜索引擎的排名等方式来宣传和推广。”
●“特色”牌支撑不倒,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谈到民校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哪些关注和扶持,吉利大学宣传中心负责人恳切地说:“首先还是要加强对自身的关注。学校的软硬件都有保证,公众的看法才会有改观,生源才会有保障。吉利大学的硬件是非常好的,师资也很不错。学校也会采取一切方式挽留优秀教师,同时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加盟学校。对于学生来说,学校采取半军事化管理,从不打出‘百分百’就业的旗号,但培养学生时就业是放在首位的,吉利大学背后有自己的企业,并且与很多大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还有很多学生可以留校实习、留校工作,加之学校原本就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就业率是相当有保证的。”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刘军副院长说:“耿丹学院办校之初就认识到民校的优劣势,因此必须用质量和特色取胜。公立学校的大众化教育体系比较传统,与之相比,民校是能够灵活变通的,学校将教育需求和就业需求结合而成的人才需求纳入教学方案来考虑,与用人单位配合,制定出自己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加实际、更富于针对性。”
摘自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