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视频新闻正文详情

成都大学首开"性专业" 白岩松建议更名"爱的教育"

更新时间:2010-09-15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学校门户  

■成都大学开设四川省内首个性教育辅修专业,目前全校至少已有30名学生选报。

■在昨天举行的开班仪式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建议学校将“性教育”改名为“爱的教育”,认为这将能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坦然接受性教育。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建议很不错,但教育部设置的专业中没有“爱的教育”,暂不考虑改名问题。

  白岩松观点

  用“爱”防“艾”。孩子们会拒绝谈论艾滋病,但谁会不愿意接受爱的教育呢?性教育不等于生理常识的教育。青少年在生理常识方面并不落伍,但却缺乏爱的教育。应将爱的教育分为爱的常识、安全、心理、价值的教育,其中心理最为重要。

  昨日上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内,四川省首届性教育辅修师范专业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成都大学成为全国第二个、四川省第一个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的大学。“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形象大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到场助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要把性的教育转变为爱的教育。”

  首批30名学生选定

  修完11门课程发结业证

  在“青艾工程”的资助下,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在川内高校首次开办性教育辅修专业,首次将性生理解剖学、性规范、性美学等性教育专业必修的11门课程,带入成都大学生课堂内。学生修完全部课程后为他们颁发该专业的结业证。目的是将性教育知识,普及到更多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

  昨日首批30名学生已被选定。课程开设之初,学院还担心没有学生前来报读,没想到报名的人还不少。“亚洲性教育文化首席专家”胡珍教授,以及“青艾工程”负责人,期望这30名学生今后肩负起四川首批性教育老师的使命。

  “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成都大学法学老师邓陕峡介绍,该校开设性教育的科目,重点在中学生的性教育方面,“跟中小学生讲‘性’,不论在授课方法还是授课语言上,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白岩松从玉树赶来

  建议用“爱”替代“艾”

  “在教室外面围观的同学,注意不要拥挤。”原本只是30名首批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开班典礼,不足30平方米的教室,竟挤进了近200名学生。他们一是赶来听课,另一个也为目睹白岩松大使的风采。

  昨日的白岩松,身穿白色T恤,佩戴“青艾工程”徽记,赶到教室时,同学们丝毫不掩饰激动心情,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当起了粉丝,甚至还有人微博直播白岩松的讲话。

  “我刚从玉树赶过来,祝贺并希望你们将来可以成为爱的教育的老师。”作为“青艾工程”的形象大使,白岩松认为应该用“爱”防“艾”,显得更温和。“孩子们会拒绝谈论艾滋病,但谁会不愿意接受爱的教育呢?”

  学生们用掌声表明了对这一观点的认同。

  “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白岩松认为,由于目前青少年了解性信息的渠道较多,对“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没必要完全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而应该把“性”当作“爱”来进行教授。

  白岩松把“爱的教育”分为了四个阶段,爱的常识、爱的安全、爱的心理、爱的价值。“其中爱的安全和爱的心理在爱的教育中分量是最大的。”了解了爱的常识、学会了爱的安全和爱的心理,最后体现到爱的价值,“可以不只是这个专业学生,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到爱的教育中来。”

  “希望明年再来的时候,这个专业不再是30人,而是300人,甚至更多。”白岩松表示,性教育专业的开班,不只是性教育的开始,而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好奇与前程并重

  学生认为“技多不压身”

  “我辅修性教育,主要是对这块儿挺好奇的。”成都大学师范学院09级数学教育班的万巍大方地告诉记者,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程,也没有人教过自己,对这块“禁地”一直感觉很好奇。“学这门课程,不但对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以后我教学生也很有帮助。”

  “技多不压身嘛!”该校09级现代教育技术班的杨小铼选择辅修这门课主要是为以后找工作增加筹码。“我们是专科学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但是,这门课在国内还属于比较领先的,也许能够增加我的就业筹码。”他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辅修该课程都是因为好奇和工作,两者在他们的选择中占据相同分量。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即便以后不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学习性教育对自己的家庭、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有帮助的。

  新闻附件

  教育部要求开展性教育

  早在2008年12月,教育部就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应该进行的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而实际上,目前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途径,除了网络等媒体外,极少可以接受到正规系统的性教育。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此举,可谓“吃螃蟹”,要培育出性教育的专业老师。

  亚洲性教育文化首席专家胡珍教授说,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幸福的爱的教育,“改变过去谈性色变的传统,将性教育带入课堂,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给孩子们讲性教育。”

 

 

摘自《华西都市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视频新闻

成都大学首开"性专业" 白岩松建议更名"爱的教育"

2010-09-15 20:31:43

■成都大学开设四川省内首个性教育辅修专业,目前全校至少已有30名学生选报。

■在昨天举行的开班仪式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建议学校将“性教育”改名为“爱的教育”,认为这将能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坦然接受性教育。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建议很不错,但教育部设置的专业中没有“爱的教育”,暂不考虑改名问题。

  白岩松观点

  用“爱”防“艾”。孩子们会拒绝谈论艾滋病,但谁会不愿意接受爱的教育呢?性教育不等于生理常识的教育。青少年在生理常识方面并不落伍,但却缺乏爱的教育。应将爱的教育分为爱的常识、安全、心理、价值的教育,其中心理最为重要。

  昨日上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内,四川省首届性教育辅修师范专业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继首都师范大学之后,成都大学成为全国第二个、四川省第一个开设性教育辅修专业的大学。“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形象大使、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到场助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要把性的教育转变为爱的教育。”

  首批30名学生选定

  修完11门课程发结业证

  在“青艾工程”的资助下,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在川内高校首次开办性教育辅修专业,首次将性生理解剖学、性规范、性美学等性教育专业必修的11门课程,带入成都大学生课堂内。学生修完全部课程后为他们颁发该专业的结业证。目的是将性教育知识,普及到更多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

  昨日首批30名学生已被选定。课程开设之初,学院还担心没有学生前来报读,没想到报名的人还不少。“亚洲性教育文化首席专家”胡珍教授,以及“青艾工程”负责人,期望这30名学生今后肩负起四川首批性教育老师的使命。

  “我们的教学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成都大学法学老师邓陕峡介绍,该校开设性教育的科目,重点在中学生的性教育方面,“跟中小学生讲‘性’,不论在授课方法还是授课语言上,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白岩松从玉树赶来

  建议用“爱”替代“艾”

  “在教室外面围观的同学,注意不要拥挤。”原本只是30名首批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开班典礼,不足30平方米的教室,竟挤进了近200名学生。他们一是赶来听课,另一个也为目睹白岩松大使的风采。

  昨日的白岩松,身穿白色T恤,佩戴“青艾工程”徽记,赶到教室时,同学们丝毫不掩饰激动心情,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当起了粉丝,甚至还有人微博直播白岩松的讲话。

  “我刚从玉树赶过来,祝贺并希望你们将来可以成为爱的教育的老师。”作为“青艾工程”的形象大使,白岩松认为应该用“爱”防“艾”,显得更温和。“孩子们会拒绝谈论艾滋病,但谁会不愿意接受爱的教育呢?”

  学生们用掌声表明了对这一观点的认同。

  “不能把性教育课上成生理卫生课。”白岩松认为,由于目前青少年了解性信息的渠道较多,对“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没必要完全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而应该把“性”当作“爱”来进行教授。

  白岩松把“爱的教育”分为了四个阶段,爱的常识、爱的安全、爱的心理、爱的价值。“其中爱的安全和爱的心理在爱的教育中分量是最大的。”了解了爱的常识、学会了爱的安全和爱的心理,最后体现到爱的价值,“可以不只是这个专业学生,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到爱的教育中来。”

  “希望明年再来的时候,这个专业不再是30人,而是300人,甚至更多。”白岩松表示,性教育专业的开班,不只是性教育的开始,而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好奇与前程并重

  学生认为“技多不压身”

  “我辅修性教育,主要是对这块儿挺好奇的。”成都大学师范学院09级数学教育班的万巍大方地告诉记者,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程,也没有人教过自己,对这块“禁地”一直感觉很好奇。“学这门课程,不但对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以后我教学生也很有帮助。”

  “技多不压身嘛!”该校09级现代教育技术班的杨小铼选择辅修这门课主要是为以后找工作增加筹码。“我们是专科学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但是,这门课在国内还属于比较领先的,也许能够增加我的就业筹码。”他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辅修该课程都是因为好奇和工作,两者在他们的选择中占据相同分量。也有不少同学表示,即便以后不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学习性教育对自己的家庭、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有帮助的。

  新闻附件

  教育部要求开展性教育

  早在2008年12月,教育部就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应该进行的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而实际上,目前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途径,除了网络等媒体外,极少可以接受到正规系统的性教育。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此举,可谓“吃螃蟹”,要培育出性教育的专业老师。

  亚洲性教育文化首席专家胡珍教授说,性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一生幸福的爱的教育,“改变过去谈性色变的传统,将性教育带入课堂,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给孩子们讲性教育。”

 

 

摘自《华西都市报》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