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举办“如何做好‘设计’这件事”主题讲座
为迎合时代发展需要,解决学生就业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0月9日晚,艺术设计学院举办了“如何做好‘设计’这件事”主题讲座。讲座特邀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彭诚主讲,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胡雨霞、党总支书记杨琳、副院长肖巍、各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与数百名学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为便于学生理解,彭诚以自身设计历程为例,向同学们逐一介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路径、工业1.0-4.0时代设计的变化,对同学们未来就业前景进行了分析。彭诚首先以自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作品为切入点,向大家阐述了自己设计观的变化,以及对新时代创造格式和设计本源的思考。他指出,100年前的包豪斯教育体系所应对的是工业1.0时代以及2.0时代的技术问题,而当今时代已经发展到工业3.0向4.0过渡的阶段,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研究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创造格式和设计本源,来应对时代变化。
技术的变化带来设计的变化。彭诚提出,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情是机器辅助人,现在是使人辅助机器完成人机协同共创设计。在这个技术变革翻天覆地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普及正在逐渐取代专业技能不过硬的设计师,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传统的工业设计、产品造型、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等领域,正逐步被数字造型艺术设计、人工智能艺术设计等新兴领域所取代。 他呼吁大家勇于尝试,去接受新鲜内容、拥抱新鲜内容,创造出更精彩的设计、更优秀的设计。
讲座中,彭诚还向大家介绍了AIGC的定义和应用领域。他从人工智能的三个发展阶段出发,探讨了AIGC设计师的未来前景。用ChatGPT等智能文本生成工具和一些AI绘图工具作为案例,展示了AIGC技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原本需要数月的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并降低成本。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人机协同创作的优势和可能性,同时提醒同学们,在享受AIGC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合理地利用这一技术,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与彭诚进行了热烈交流。其中来自产品设计专业的仇浩同学提问:“作为新一代设计师或未来将使用人工智能的从业者,我们该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色,避免设计作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彭诚表示,同质化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要想在设计领域中获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设计知识和能力,增强实践操作的技巧,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寻找并深入探索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方向,从而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此次讲座,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设计的兴趣和思考,对于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设计师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 周艺萌 库文开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