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具特色的是半军事化管理。建校之初,学校聘请了一批部队转业的师团职干部担任各系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这些同志把军营作风带到学校,催生出仿军队管理模式。这主要体现在对一年级新生实行的“三早”、“两晚”、“一课堂”。“三早”:早起床、早锻炼、早自习;“两晚”:晚自习、晚归寝;“一课堂”:按时上课。为贯彻这些要求,很多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查寝、查课,早晨还要带着学生出操。查寝时,发现谁没有按时归宿,就耐心寻找,如找不到,第二天就找这个学生谈话,了解昨晚的去向;查课时,发现谁没有到课,就到寝室去找,为避免他们中途溜号,有的辅导员还在教室“盯”着他。每个星期六晚点名时,辅导员都要对一周来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小结,以表扬为主,但也不放过存在的问题。
对这种半军事化管理,极个别学生虽然调侃地问辅导员:“你这样累不累?”,但绝大多数家长是非常称赞的。有的家长甚至说:“我要孩子报考你们学校,就是冲着这半军事化管理来的。”
至于大二规范化管理、大三理性化管理、大四个性化管理,则是在大一半军事化管理的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更多地体现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与人格化。
二、发挥党团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发展学生党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培养对象来自班级推优,这就促使学生在班里要有优异的表现;其次,培养对象必须参加学校党校培训;再次,预备党员期间如有违纪和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取消预备资格。因此,培养发展学生入党,实际是推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做好学生做优秀学生的过程。
现全校有1300多名正式和预备党员,50多个学生党支部。支委都由学生党员担任,有些学生党员还担任了党支部书记。这些学生党支部书记、委员又大都是各班的班干部。这样,各班级就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学生先进群体,确保了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为促使学生党员保持其先进性,学校还开展了“一帮一”、“一带十”的帮扶活动。有些系还要求学生党员与帮扶对象签订帮扶协议,辅导员每周检查一次,如帮扶对象无故缺课,或夜不归宿,或考试作弊,或学习成绩无明显提升,学生党员都要说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这对推动我校学生整体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谈心交心活动,确保学生成人成才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董事长金国华多次强调,学生要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的才是废才。新生入学,测试学生父母生日,进行爱心教育;雷锋纪念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党团组织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劳动,义务植树、到烈士陵园扫墓、到红安老区参观学习等活动。各系还根据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如法学系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外语系与一些郊区中学建立联系点,开展送教育下乡;新闻系抓住一些大的事件,组织学生远距离采访;经管系组织学生到一些大型工矿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感受现代化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这些直接和间接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思想教育活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每学期开展一次大谈心、大交心。每学期末,学校要求每个辅导员找所管的每个学生谈一次话,了解学生的愿望、建议、意见和要求。学校各系各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意见必须作出明确的答复。2004年暑假前,通过谈心交心,收集学生意见4000多条,学校19个部门在校报上给予了答复;2005年暑假前,又通过谈心,收到学生意见1.2万条,整理归并为72个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又通过校报一一作答。这种大谈心、大交心,既起到了相互沟通、交流、传导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5月份,学校召开了贯彻中央16号文件大会,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