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正文详情

创新引领,艺术设计学院召开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4-08-29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8月27日,艺术设计学院线上召开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院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会议由该院副院长肖巍主持,院领导、各专业主任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谋改革发展大计。

会议伊始,院长胡雨霞强调了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在高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学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

肖巍汇报了通专融合设计类大类培养课程建设研究,系统分析了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后续的改革方向起到了指示性作用。他指出,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思考在大类培养的基调下如何打通课程、打通专业、寻求突破,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游娟作汇报,强调了在AI发展大趋势下,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工具的重要性。她提出,单一领域的知识已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展览、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李翠着重分析了大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和学时分配问题,并对后期应如何展开教学提出了初步建设思路。她表示,当前课程体系结构完整,但需在学时分配上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并提出了后期开展教学的初步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负责人董璐在改革思考中提出了“合、跨、扩、融”的概念。“合”指在教学中应增加实践操作和实验性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跨”是引入更多跨学科课程,如心理学、元本设计学、实践设计学、社会设计学等多领域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即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增强学生国际视野。“融”则是通过课程所学表现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动画专业负责人刘茜茜分享了对于基础课程设置的分析,并提出知识循环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她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动画专业将坚持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为将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听取各专业汇报后,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肯定了大家在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他强调,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他指出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适合学院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

胡雨霞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是学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举措。各专业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此次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不仅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工通讯员 于佳慧 魏娜

编辑 张璐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综合新闻

创新引领,艺术设计学院召开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2024-08-29 16:01:07

8月27日,艺术设计学院线上召开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大类培养模式下,学院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会议由该院副院长肖巍主持,院领导、各专业主任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谋改革发展大计。

会议伊始,院长胡雨霞强调了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在高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学院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

肖巍汇报了通专融合设计类大类培养课程建设研究,系统分析了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后续的改革方向起到了指示性作用。他指出,要通过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思考在大类培养的基调下如何打通课程、打通专业、寻求突破,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环境设计专业负责人游娟作汇报,强调了在AI发展大趋势下,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工具的重要性。她提出,单一领域的知识已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展览、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李翠着重分析了大类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和学时分配问题,并对后期应如何展开教学提出了初步建设思路。她表示,当前课程体系结构完整,但需在学时分配上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并提出了后期开展教学的初步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负责人董璐在改革思考中提出了“合、跨、扩、融”的概念。“合”指在教学中应增加实践操作和实验性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跨”是引入更多跨学科课程,如心理学、元本设计学、实践设计学、社会设计学等多领域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即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增强学生国际视野。“融”则是通过课程所学表现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动画专业负责人刘茜茜分享了对于基础课程设置的分析,并提出知识循环体系教学改革思路。她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动画专业将坚持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学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为将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听取各专业汇报后,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世杰肯定了大家在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他强调,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他指出了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适合学院发展的教学改革之路。

胡雨霞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是学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举措。各专业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此次大类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不仅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教工通讯员 于佳慧 魏娜

编辑 张璐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