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共谋教育发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课程建设专项交流
为探索更具互动性、参与感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10月30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副院长刘智珺主持下开展了课程建设专项交流活动。
胡军民老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作为改革亮点,展示了其在教学设计上的大胆创新。该课程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重构,设计了软硬结合的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课程构建了“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围绕“认知、设计、进阶、创新”四个级别递进式的实践体系,形成了案例为牵引、由浅入深的循环递进学习模式。课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并结合知识图谱的应用,通过“任务引导、线上精准自学、线下主动探究、项目内化”的学习思路,推动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任务中深入参与,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模式变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也为学生日后进入计算机领域开展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课程建设专项交流活动,不仅为学院内部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全校乃至更广泛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教工通讯员 卓延陵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