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正文详情

新法学子斩获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二等奖

更新时间:2025-02-28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更多

最后一张了

  • 最后一张

近日,第23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总决赛暨颁奖盛典圆满落幕。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学生罗凯予及其团队凭借为百多邦品牌创作的作品《面面俱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展现了卓越的创意实力与专业素养。

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作为广告类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实践与创作平台,自2001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走过23个年头。本届广告节以“Fun·开·造”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600余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万余件。这些作品涵盖了平面设计、视频制作、营销策划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广告创意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视角。

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仅有45组作品入围总决赛,其中,百多邦品牌仅有三项作品成功晋级。入围选手来自顶尖高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创意与实践经验,代表了国内广告创意领域的较高水平。

本届广告节决赛形式多样,全面考验选手的综合实力。入围团队需通过答辩和终审评委的严格评审,评委们从创意性、实用性、表现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评委团由广告行业国际知名人士及国内高校学术专家组成,以客观、公正、严苛的标准,确保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我校罗凯予同学及其团队的作品《面面俱到》,从独特视角出发,将百多邦品牌理念与创意设计完美结合,展现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与专业能力。在决赛现场,罗凯予以精彩的答辩和出色的作品展示,赢得了国内外评委的高度认可。

一直以来,新闻与文法学院都致力于培养德才兼修、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与多学科协同培养,为学生打造复合型知识体系。此外,学院还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平台,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专业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记者罗凯予

教工通讯员 孙玉凤

编辑张璐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综合新闻

新法学子斩获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二等奖

2025-02-28 09:59:59

<<< 上一张
下一张 >>>

近日,第23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总决赛暨颁奖盛典圆满落幕。我校新闻与文法学院学生罗凯予及其团队凭借为百多邦品牌创作的作品《面面俱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展现了卓越的创意实力与专业素养。

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作为广告类专业大学生的重要实践与创作平台,自2001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走过23个年头。本届广告节以“Fun·开·造”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600余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万余件。这些作品涵盖了平面设计、视频制作、营销策划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广告创意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视角。

经过多轮严格筛选,最终仅有45组作品入围总决赛,其中,百多邦品牌仅有三项作品成功晋级。入围选手来自顶尖高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创意与实践经验,代表了国内广告创意领域的较高水平。

本届广告节决赛形式多样,全面考验选手的综合实力。入围团队需通过答辩和终审评委的严格评审,评委们从创意性、实用性、表现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评委团由广告行业国际知名人士及国内高校学术专家组成,以客观、公正、严苛的标准,确保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我校罗凯予同学及其团队的作品《面面俱到》,从独特视角出发,将百多邦品牌理念与创意设计完美结合,展现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与专业能力。在决赛现场,罗凯予以精彩的答辩和出色的作品展示,赢得了国内外评委的高度认可。

一直以来,新闻与文法学院都致力于培养德才兼修、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与多学科协同培养,为学生打造复合型知识体系。此外,学院还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平台,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专业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记者罗凯予

教工通讯员 孙玉凤

编辑张璐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