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融合,探索AI赋能教学科研新路径
3月12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AI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的专题讲座。青年教师王佩文分享了自己在第十届“筑基提效 数智融合”高校青年教师全能必修教学基本功养成专题培训中的学习成果与实践经验。讲座内容涵盖AI工具推荐、提示词使用技巧等多个领域,旨在结合专业特色帮助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灵活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教学与科研效率。
讲座中,王佩文老师基于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需求,系统展示了AI在教案设计、课堂互动及实验课程优化中的实际应用。如利用AI工具可快速生成‘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故障排查’等贴合工程实践的讨论课题,有效串联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她指出,AI不仅能辅助教师完成重复性工作,还能通过智能问答功能实时解答学生在硬件调试中的疑难问题,显著提升实验课程效率。在科研领域,王佩文系统解析了AI在电子信息学科中的创新实践。她以高频电路设计为例,现场演示如何借助DeepSeek-R1模型快速生成Verilog代码框架,并通过优化提示词精准设置仿真参数,显著缩短开发周期。针对论文写作痛点,她推荐星火科研助手进行中英文润色,并结合实际案例阐释“明确研究背景+限定技术领域”的复合提示词策略,指导AI生成符合SCI期刊规范的引言段落。此外,她还特别指出,AI虽能高效筛选5G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前沿文献,但仍需人工校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避免学术失真。
此次讲座不仅让教师们掌握了AI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实用技巧,还为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环节的学习讨论,并表示,未来将在智能硬件开发、信号处理算法优化等课程中进一步探索AI潜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工通讯员 王甜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