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西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SPA为青春赋能
4月16日下午,在大学生发展与心理咨询中心黄丁宇老师的策划下,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2302班25名学子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以“心灵解压舱·青春加油站”为主题的沉浸式心理赋能活动。活动通过三个创意迭出的互动环节,让青年学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压力,在交流中增进理解,为春日校园绘就了一幅温暖的心理健康画卷。
活动伊始,轻快的旋律中,25颗黄色气球在学子们手中轻盈传递。当音乐戛然而止,首轮“真心话漂流瓶”的幸运者小魏同学,面对“你心中的理想关系”提问,以“无需刻意维系的自然舒适”这一诗意回答引发共鸣。随着气球接力传递,关于职业规划的憧憬、人际关系的困惑、成长路上的烦恼在欢声笑语中自然流淌。“原来每个沉默的灵魂都藏着星辰大海!”班长小张在活动后惊叹道。
随后,在“肢体密码”即兴表演环节,六个小组展开创意比拼。第三组抽到“考前冲刺”主题时,小林同学以抓耳挠腮的焦灼表情配合教科书翻页的夸张动作,让队友瞬间破译题意;第五组演绎“社交尴尬”时,全员同步缩肩低头的传神表演引发全场共鸣。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方艳兰用镜头记录下这些鲜活瞬间,她评价道:“肢体语言往往比言语更能触达心灵深处”。
活动尾声的“心灵交换站”将温情推向高潮。匿名纸条上“考证焦虑”“沟通困境”“容貌焦虑”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痛点逐渐填满纸箱。当“渴望独立又眷恋亲情”的纸条被抽取时,黄丁宇老师立即给出“本周回家陪父母散步谈心”的暖心建议。班长小廖动容表示:“当烦恼被具象化呈现,才发现我们都在经历相似的成长阵痛。”
夕阳余晖中,这场持续90分钟的“心灵疗愈之旅”在集体合影中圆满收官。黄丁宇老师介绍,这是首次将沉浸式心理互动引入学生社区,后续将持续打造“心晴驿站”特色品牌,由专业心理教师与朋辈志愿者组成守护团队,通过戏剧疗愈、绘画解压等创新形式,为学生提供常态化情绪疏导服务,构建“预防—干预成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通讯员 方艳兰
编辑 谈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