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译见新篇
外国语学院实践课开启“人机协同”新模式
近日,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23级的同学们在语音楼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笔译实践,在张立、黄承胜两位老师指导下,同学们通过“AI预处理+人工精校”双轨模式,完成了法律文书、科技文献等各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提交了优质译稿多篇。
本次实践环节设计紧凑,通过小组协作、模拟实战、小组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笔译工作流程。黄承胜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机器翻译到AI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阶段及各自的特点,指导同学们利用传神实训平台建立术语库和语料库;张立老师引导同学们辩证看待AI工具,强调了语言功底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活动期间,同学们展现出极高的配合度与学习热情。小组讨论时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面对翻译难题,积极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总结汇报环节,自信展示实践成果,分享翻译心得与技巧。面对实践任务中复杂法律条款的翻译,胡诗琪同学表示:“虽然挑战很大,但逐字推敲、精准表达的过程特别有成就感!”同学们还将“AI指令投喂”经验作为重点分享,游安妮同学详细讲解了“明确文本类型+限定风格+提出具体要求”的指令构建方法,引发热烈讨论;谈及AI与翻译行业的关系时,朱贵凯同学表示:“AI确实强大,但它始终是辅助工具,真正赋予文字生命力、理解文化内涵的,还是我们译者。我们要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信心,用好AI这把‘利器’,翻译行业的未来一定更广阔。”同学们均表示,实践课程让他们掌握了高效使用AI工具的新技能,也更坚定了他们深耕翻译领域的决心。
据悉,外国语学院已将AI翻译技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与两家语言服务企业共建“AI译后编辑”实践基地。此次创新实践也标志着我校翻译专业教育正式迈入“人机协同”新阶段,为培养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底蕴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开启了新篇。
通讯员 游安妮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