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法”相伴,点滴日常“律”同行
学校内外,法理恒在;衣食住行,需照规绳。4月26日晚,晶姐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法砺新锋”普法宣讲团成员深入嘉鱼基地各学院晚点名现场,为在场同学普及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创侵权、隐私界定、劳动者权益维护、环境保护等多主题法律法规,引导首义学子知法、学法、守法、用法。
宣讲团成员、法学2404班陈一鸣和法学2401班李泓静分别前往教学楼A104、A103,围绕大学生常见的兼职骗局与消费纠纷主题,通过丰富案例与相关法律条款,剖析生活中的点滴法律场景,引导同学们在面对法律侵权问题时做出恰当应对。
兼职是众多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但由于学生群体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劳动侵权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状,陈一鸣从兼职骗局讲起,详细说明押金与培训费、合同与劳务、黑中介与传销三大兼职“陷阱区”中的违法敛财手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指明“收集证据、协商解决、投诉举报、申请仲裁”维权四步法,提醒同学们重视合同签署,不贪心、不轻信、不签空白合同,规避兼职陷阱。
李泓静则围绕消费纠纷通过疑问收集,从“索要同学联系方式”这一生活小事出发,用铿锵言辞反驳“大学生活与法律毫无关联”的错误观点,以清晰条理阐述“购物和饮食”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她认为,网络购物中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在于购买者需妥善保留证据,并基于事实提出合理维权诉求;面对餐位费不合理的问题时,消费者应善用自身权利,对不合理行为进行有力回击。通过案例分析,她鼓励全体同学勇于维权,用合法权利、合法手段、合法程序保障自身权益。
本次宣讲是“普法宣讲进校园”政策的生动实践,紧贴实际的宣讲内容使在场同学收获良多。网络与新媒体2404班胡叶含表示,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诈骗手段日益复杂的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深入学习法律知识,与法相伴,与律同行。
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张晶表示,很高兴看到“法砺新锋”普法宣讲团能够深入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实际案例的剖析,帮助大家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工作室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法治化的校园环境,让法律成为每位同学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记者 朱鑫汭
编辑 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