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进行时丨支教传薪火 非遗助农共振兴
为践行志愿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外国语与教育学院“乐学志愿服务队”奔赴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胡营初级中学,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支教及助农活动。团队以教育为纽带,融合非遗文化传承与助农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胡营初级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70年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在籍学生九百余人,多为留守儿童。乐学支教队针对初二升初三学生中考升学压力较大的情况,精心设计了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涵盖英语、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中考重点学科,由团队成员分工授课。在英语学科教学上,支教队员们结合自身专业所长,专人负责词汇语法、口语、阅读、写作等专业课程。同时还着重针对中考衔接,为学生设计了语文、政治等文史学科答题技巧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做题方法。
团队还创新开设了非遗文化体验课,其中“漆签”制作课程备受青睐。学生们在支教老师指导下,了解漆料特性、学习传统工艺,通过视频欣赏与手工实践,亲手制作漂漆书签,以漆为笔,以水为画,彩漆漂在水面上,形成发散的水块,孩子们手拿扇子浸入其中,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书签,在感受非遗魅力的过程中传承匠心。拓展课包含“两弹一星”爱国主题教育、乡土文、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体育、音乐等内容,通过视频赏析、互动环节等形式,实现多元教育目标。
支教之余,团队积极开展助农拓展活动。通过与当地邮政部门联动,实地参与由邮政部门举办的“服务乡村振兴,邮政助农直播‘村村行’”活动,向网友介绍当地特产作物。志愿者们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农事,在与农民郭伯伯的交流中,了解当地农作物的亮点和南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悠久历史,加强大学生志愿者与乡土的连结,建立深厚校地情谊。志愿者们还发挥外语优势,用跨文化交际方式宣传乡土文化,与村民、学生共同喊出“Welcome to Nanzhang!”的热情口号,助力美丽乡村推广。
此次活动不仅受到了支教学校领导的肯定,还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赏。乐学支教队不仅为乡村学生送去了知识与关爱,更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实现了教育帮扶与助农推广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乐学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化校地连结,为孩子们持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五育并举,进而依托高质量人才资源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进程。
通讯员 王玉洁 李梦蝶
编辑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