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学校荣光
    • 教科成果
    • 竞赛获奖
    • 优秀师生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学校主页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正文详情

这场教学活动,6位名家与学生“面对面”

更新时间:2025-11-04  浏览量:   来源:发布部门:武昌首义学院  

“原本困惑‘纪实摄影如何在客观记录中传递人文温度’,没想到能直接听到业界名家前辈的专业解读!”近日,新闻与文法学院摄影课程 “跨时空名家对话”教学活动一经开展,便广受学生欢迎和认可。此项活动不仅打破了地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限制,更折射出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塑造”深耕摄影教学改革创新的坚守。

课程负责人易霜剑介绍,此次“跨时空名家对话”以问题为导向,前期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学生在摄影创作中遇到的真实难题,从“商业摄影光影运用技巧”到“参赛作品叙事结构优化”,再到“人文摄影情感细节捕捉”,共梳理出30余类高频疑问。随后邀请北京、上海等地6位摄影领域权威人士线上做客,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与名家“面对面”。活动解决了“直播讲座信息碎片化、想追问却无机会”的痛点,让学生反复琢磨,提升专业认知和实战技能。

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华中科技大学广电系负责人等高校教授及主流媒体资深摄影记者、中国新闻奖得主、独立导演等业界名家,以及该学院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通过线上进行“跨时空对话”。对话中,各名家首先对授课教师前期梳理出的高频疑问进行专业解答,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自己创作作品的思路和经验,然后同学们针对专业实践中遇到的疑惑与名家进行深入交流。

活动同时还邀请了该院多名在媒体行业就职的优秀毕业生围绕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自身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交流。2011届广电专业毕业生、CCTV健康栏目嘉宾、北京演讲与口才学会副秘书长苗野强调,“要跳出书本与课堂,通过实践、思考、质疑形成独立思维,且需通晓广泛以构建包容且独立的思维体系,不被单一理想困住,追求幸福快乐的职业与人生。”2015届广电专业毕业生、鄂州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副部长吕晴与同学们分享从业经验:“新人要坚守新闻真实性与职业初心,需沉心读书、深入实践,先明确自身会做什么,再追求能做什么,以专某一项之才为基础,避免取悦行业,让行业需要自己。”

“对话交流中不仅有名家的核心观点,还有他们作品获奖时的思考过程,比如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平衡‘客观记录’与‘情感传递’,有利于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这比单纯听书本理论实用多了。”汉语言专业邓喆尹表示。

据了解,该课日常教学始终拒绝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而是围绕“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在注重提升理论教学品质外,高度重视课程教学与地方文旅部门推广活动、企业实战项目和专业竞赛紧密融合,积极构建实践导向型摄影教学体系。

中国新闻奖得主、高级记者、著名摄影家胡伟鸣,应邀作为校外导师深度参与了摄影课程多项教学活动,他对“跨时空名家对话”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武昌首义学院新法学院摄影课程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让行业前沿视角下沉课堂,摸索出了一条突破“理论与实践脱节”“优质资源难触达”困境的有效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摄影后备人才提供了具有特色的首义教学思路。

 

 

教工通讯员  易轩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编: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027-8842611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武昌首义学院 鄂ICP备16000181号

  • 新闻中心首页
  • 学校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聚焦
  • 电子校报
  • 首义光华
  • 视频新闻
  • 校媒风采
  • 微信
  • 学校首页
  1. 首页
  2. 新闻中心
  3. 综合新闻

这场教学活动,6位名家与学生“面对面”

2025-11-04 17:05:33

“原本困惑‘纪实摄影如何在客观记录中传递人文温度’,没想到能直接听到业界名家前辈的专业解读!”近日,新闻与文法学院摄影课程 “跨时空名家对话”教学活动一经开展,便广受学生欢迎和认可。此项活动不仅打破了地域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限制,更折射出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塑造”深耕摄影教学改革创新的坚守。

课程负责人易霜剑介绍,此次“跨时空名家对话”以问题为导向,前期通过线上问卷收集学生在摄影创作中遇到的真实难题,从“商业摄影光影运用技巧”到“参赛作品叙事结构优化”,再到“人文摄影情感细节捕捉”,共梳理出30余类高频疑问。随后邀请北京、上海等地6位摄影领域权威人士线上做客,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与名家“面对面”。活动解决了“直播讲座信息碎片化、想追问却无机会”的痛点,让学生反复琢磨,提升专业认知和实战技能。

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华中科技大学广电系负责人等高校教授及主流媒体资深摄影记者、中国新闻奖得主、独立导演等业界名家,以及该学院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通过线上进行“跨时空对话”。对话中,各名家首先对授课教师前期梳理出的高频疑问进行专业解答,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自己创作作品的思路和经验,然后同学们针对专业实践中遇到的疑惑与名家进行深入交流。

活动同时还邀请了该院多名在媒体行业就职的优秀毕业生围绕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自身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交流。2011届广电专业毕业生、CCTV健康栏目嘉宾、北京演讲与口才学会副秘书长苗野强调,“要跳出书本与课堂,通过实践、思考、质疑形成独立思维,且需通晓广泛以构建包容且独立的思维体系,不被单一理想困住,追求幸福快乐的职业与人生。”2015届广电专业毕业生、鄂州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副部长吕晴与同学们分享从业经验:“新人要坚守新闻真实性与职业初心,需沉心读书、深入实践,先明确自身会做什么,再追求能做什么,以专某一项之才为基础,避免取悦行业,让行业需要自己。”

“对话交流中不仅有名家的核心观点,还有他们作品获奖时的思考过程,比如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平衡‘客观记录’与‘情感传递’,有利于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这比单纯听书本理论实用多了。”汉语言专业邓喆尹表示。

据了解,该课日常教学始终拒绝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而是围绕“让学生提前适应行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在注重提升理论教学品质外,高度重视课程教学与地方文旅部门推广活动、企业实战项目和专业竞赛紧密融合,积极构建实践导向型摄影教学体系。

中国新闻奖得主、高级记者、著名摄影家胡伟鸣,应邀作为校外导师深度参与了摄影课程多项教学活动,他对“跨时空名家对话”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武昌首义学院新法学院摄影课程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让行业前沿视角下沉课堂,摸索出了一条突破“理论与实践脱节”“优质资源难触达”困境的有效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摄影后备人才提供了具有特色的首义教学思路。

 

 

教工通讯员  易轩

编辑 丁炜刚 赵颖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邮政编码:430064

电话:027-88426013

传真-88426013

鄂icp备1600181号-1